当前位置:首页 > 原浆果汁 > 鲜橙汁 > 正文

74亿打水漂!“卖国贼”老赖套现失败,曾和马云同台

2023-02-22 18:43:56  来源:网络   热度:

2021年1月,汇源果汁公告称,联交所上市覆核委员会已于2020年12月9日举行覆核聆讯,以覆核除牌决定。

如今,汇源果汁负债114亿元, 68岁的朱新礼,41亿资产被冻结,收到10次限制消费令,6次被执行,1次失信被执行。

历史 总是惊人的相似。

三十年前,朱新礼接手了一家停产三年、负债千万的工厂;

三十年后,朱新礼的汇源“债滚债”,停牌3年后惨淡退市,欠债41亿。

有句老话叫“墙倒众人推”,于是无数吃瓜群众涌上前来幸灾乐祸:

“谁叫你挣那么多钱?栽了吧!指不定有多少是贪污得来的呢!”

“活该!当时不是挺高兴的吗?卖国贼!”

朱新礼,一个村官一手缔造果汁帝国,帮数百万农民“脱贫致富”的“92派”创业英雄,甚至曾和马云同台演讲,被人赞为“民族英雄”;

汇源,从一个濒临倒闭、欠债千万的小厂起家,在1994年曾豪气砸7000万买下央视黄金时段5秒的广告位,吊打国内众多果汁饮料厂商,荣耀时一举拿下国内23%的市场份额,风头不亚于今日的元气森林。

如今却出现了戏剧性的反转,当年的民族英雄一朝沦为人人喊打的“老赖”,当年曾走进千家万户的汇源果汁也成了时代的泡影……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具有相当代表性的人物及公司,我们就应该把他或者它们当作落后时代的产物,只徒留唏嘘吗?朱新礼,又究竟是怎样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1952年,朱新礼在山东淄博沂源县一个普通的农户出生,顶上有一个哥哥,日后他还将迎来4个弟弟,这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朱新礼的父亲朱世智是一个读旧私塾出身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所以这个家庭也是这个穷山沟里少有的“书香门第”。

朱世智那一辈的兄弟都按照仁义礼智信的排序取名,一直到解放后,朱新礼的父亲才改名为朱世庆。

但他忘不了朱家文人信儒老传统,给儿子们取名时毅然放弃了“狗蛋”等在农民眼里好养活的名字,而是给孩子们了一个看上去“文绉绉”的名讳,更是给二儿子安上了“礼”字,寄托了自己美好的希望。

而朱新礼也没有辜负父亲对自己的期望,从小就很懂事,上小学前他主动为父母分忧,接下了照顾弟弟们的“工作”,并帮父母打扫房间、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上学后,朱新礼就开始勤工俭学,暑假去山里挖中草药、翻石头抓蝎子,再将它们卖到供销社,换来自己的学费。

但即便如此,由于家中孩子众多,朱新礼还是在11岁那年被父母带到江西九江,送去膝下无子女的伯父那里做继子。

本来年纪就小,再加上一个人在外省,人生地不熟,朱新礼小小年纪就尝遍了人情冷暖,对于“回归家庭”尤为渴望。而这也解释了他为何在汇源时他曾被指责“任人唯亲”,甚至亲戚犯错也会主动包庇。

1970年,朱新礼18岁。刚刚踏进 社会 的他为了生计,跑去临沂县一所机械技校学习如何开车和修车。

由于当时懂车的人较少,所以朱新礼学成归来后在村里很吃香,经常帮乡里乡亲们修车。

日后提到这一段经历时,他不无得意地说,“我当时可以把整个拖拉机拆卸开,然后再一个部件一个部件的安装起来,很多人都非常崇拜我。”

就这样,由于技术高、态度好,人越来越多,朱新礼很快就积攒起了较高的声望,在他提出承包沂源县第一辆“解放牌大货车”时,也没有村民有什么意见。

那时候,大家都觉得他“是个能人,说不定真能搞出什么名堂”。

而朱新礼也不负众望,他凭借着自己机灵的头脑,愣是干起了公路运输的活,将沂蒙山区的苹果收购来再拉到南京、上海去卖,一趟就能赚好几百块钱。

渐渐地,朱新礼的“生意”越做越大,他甚至接连买了两辆车,又收了四个徒弟,几个人轮流上阵收卖苹果,1983年的时候就赚了30多万,成了当地有名的“万元户”。

因为能带着乡亲们一起赚钱,加上他之前积累的好声誉,很快,在村民们的一致举荐下,他成了村里的村委会主任。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朱新礼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动所有村民种葡萄。

种葡萄这件事儿,并非朱新礼一时的“异想天开”,而是他早早就打算好了――跑长途运输的过程中,他得知种葡萄很赚钱:

“那时候葡萄难种,所以产量也不好,价格自然就升上来了,”朱新礼回忆道,“我就觉得种葡萄是门好生意,而且我们临沂当地又是半山丘的沙质土地,昼夜温差大,阳光又充足,种出来的葡萄肯定甜。”

抱着这个想法,再回头看看自己现在基本不赚什么钱的苹果树,朱新礼下定了决心要发动全村人一起种葡萄,但他却没料到这项提议遭到了众人的一致反对。

那时候临沂的农民地里种的都是粮食,一年到头除了苹果,他们就靠着这点粮食买卖过活,而朱新礼一上任就提出要收购农民的土地,把粮食全拔了种葡萄,这谁肯干?

无奈之下,朱新礼只得旁敲侧击采取“迂回路线”。

他先是带自己村里面的干部和党员去了山东胶州半岛看人家种葡萄的富户,又承诺村里将会按人头计算,给每户人家每一口人每年免费发放500斤面粉。

就这样,一棍一甜枣,去参观的党员们当即带头发动自家人种葡萄。隔年,村里种葡萄的人都成了万元户。

而朱新礼也趁热打铁,对原有的村办企业进行整合,陆续创办了面粉厂、轧钢厂、砖瓦厂,并把村子里每家剩余的劳动力全部安排到这些工厂做工。

没两年,朱新礼所在的村全部“脱贫致富”,朱新礼本人也很快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赏识。

于是领导便把朱新礼安排到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习脱产进修三年,而正是这次的学习经历,让他走上了创业之路。

1992年,山东《大众日报》刊登了一张照片,照片中,一位沂蒙山果农的身后堆满了一车卖不掉的水果,果农只能狠狠的咬了一口苹果,一脸焦虑,旁边配上几个小字:“卖不掉,我就吃掉它。”

这张照片刺痛了朱新礼,身为大山里出来的孩子,他深知果农卖果之难,于是便辞去沂源县外经贸委副主任的职务,跑到县委书记那里说:

“你给我一个全县最差的厂,我要做点什么帮帮他们。”

县委书记岂有不答应的道理。于是同年2月,朱新礼接收了一家隶属商业局的罐头厂,这家工厂虽然是国有企业,却有着长达三年没发工资的光荣记录和1100万元的银行负债。

朱新礼接下这个厂子以后,先是大张旗鼓地改制,又是开员工大会鼓励员工留任,他和他们说:

“相信我的、愿意跟我一起干的,不但按时给你们发工资,而且从这个月起,基本工资上浮50%;想走的,我不会用档案拴住你们,而且,还另外加发三个月的工资,提档案走人。”

在当时,档案是各单位控制人员的重要手段,没有档案,你连工作都找不到,所以大家一听有这等好事,便都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准备“先留留看”。

到了月底,朱新礼果真按承诺发了工资,欢天喜地的工人从此便死心塌地跟着朱老板干。

只是人有了,却没有产品,他总不能一辈子倒贴钱给工人发工资。

于是朱新礼便将厂子改成了汇源果汁厂,先购入两台玻璃瓶产线,和县副食品加工厂合作生产果茶,生产出来后又打着“汇源”的名声为赴柬埔寨担负维和任务的部队官兵送行,后又和政府谈合作,将汇源果茶搬上了全国人大,成为了“两会”的特供饮料,打响了名声。

眼看着果茶越做越好,朱新礼便把做浓缩果汁的计划提上了日程。

只是彼时果茶盈利能力有限,汇源在资金上还是非常困窘,银行也不愿意贷款给一家拥有巨大债务的公司。

于是朱新礼便用补偿贸易的方法(即:为引进外国的设备,以产品作抵押在国内生产产品,在一定期限内将产品返销外方,部分或全部收入分期或一次抵还合作项目的款项)从德国过购入两条世界上最先进的浓缩果汁生产机。

1993年4月,中国第一条TBA-9利乐包无菌冷灌装生产线在汇源公司开始正式投入生产。下半年,朱新礼就为汇源拿下了价值500万美元的订单!

眼看着汇源逐渐走上正轨,1994年,朱新礼却又做出惊人之举:他带着30人的队伍走出沂蒙山区,千里迢迢来到北京顺义安营扎寨。

跑去北京,是让汇源走向全国、奔向世界的第一步,朱新礼为此思虑了很久,“那时候就想,要想把汇源推向全国,碧血得在宣传和销售上占领制高点,而且北京相对沂蒙山区来讲,更容易招到人才。”

事实证明,朱新礼“迁都”的决定是正确的。到了2002年,汇源果汁的销售额已经做到了22亿元;八年间,汇源占据了市场上23%的份额,国内除了娃哈哈,竟然一时没有人可以和汇源抗衡。

但是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盛极必衰”,而朱新礼也没有想到,成就了汇源霸业的他,最后也成为了汇源大厦坍塌的罪魁祸首。

2000年9月,朱新礼接到了一通电话。

电话那头称自己是德隆公司的唐万平,他邀请朱新礼来到新疆“共商大计”,说德隆将要整合果汁产业,并以北京汇源为平台,逐步收购果汁巨头,最后让汇源成为垄断果汁行业的“龙头”。

虽然朱新礼并不知道唐万平是什么人,也不了解资本的运作,但是这不碍于他对扩大规模这件事动心。

不过从政从商这么多年,朱新礼虽然表面答应和德隆合作,但是背地里其实还悄悄留了个心眼:

在德隆没有实现承诺反而掉头回来借钱时,朱新礼直接提出对赌协议,要求要么汇源买下德隆持有的51%,要么德隆买下汇源持有的49%,一个星期的时间,谁能拿出来现金就谁来买。

德隆满口答应,觉得朱新礼根本拿不出两个亿;而朱新礼跑去北京顺义区政府,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直接划走2个亿,直接逃出了德隆的爪牙。

但自此一役,尝到了资本甜头的朱新礼蠢蠢欲动,他开始大幅购买果园扩充自己的上游产业链,而后又和统一集团联手,共同组建了“中国汇源果汁控股”,并敲钟上市。

如此大规模的“动工”自然引起了世界饮料巨头可口可乐的注意。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宣布要以179.2亿港元的价格,来收购汇源果汁的全部股份。

朱新礼觉得这是好事。毕竟只要收购成功,汇源就能以3倍的股价套现,而像老牛一样勤勤恳恳的自己也可以将生产销售全部交给可口可乐,安心颐养天年了。

但让朱新礼没想到的是,从9月3日开始,一直到7号,竟然有21万网友参与了网络上的投票,80%的人表示反对,认为“这项收购涉嫌外资消灭民族支柱企业”。

不少人甚至在网上痛骂朱新礼是“卖国贼”!

网友的舆论毕竟只是水滴之言,真正把朱新礼打趴下的,是来自国家一纸《反垄断法》的一锤定音。

这项决策的出台,不仅直接阻止了朱新礼的宏图大业,还让汇源当天直接蒸发了50亿市值,此前为收购事项而布下的果园等上游产业全部夭折,经此一役,朱新礼和汇源元气大伤。

此后,汇源果汁也一度走向低迷,2009年,汇源果汁首次出现亏损,此后一蹶不振。截至2017年年底,汇源果汁总负债已经达到了114亿元;2019年,汇源被港交所宣布停牌;2020年1月31日,汇源果汁被退出股市,朱新礼旗下的德源资本被法院查封冻结。

而朱新礼本人,也多次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一朝就从万众瞩目的顶端落下,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老赖”。

只是事已至此,难道汇源败落真的只是“生不逢时”?

并非一纸《反垄断法》就可以让汇源落幕,关键在于朱新礼个人在管理和决策上多年的积弊。

前文说过,朱新礼是山东人,童年的遭遇让他极其渴望回归家庭,所以在企业管理上,他倾向于任人唯亲,将汇源打造成了家族式企业。

在汇源,朱新礼的女儿朱身亲担任副总裁多年,女婿高勇也曾任公司副总裁一职,弟弟朱新德人汇源果汁总经理,侄子朱胜彪人汇源果汁法定代表人……

但显然,家族的凝聚力抵不过财富的诱惑。

2008年,朱新礼的女儿朱圣琴在汇源推出合伙人制度,却令公司元气大伤,深陷债务危机;

2010年,朱新礼的女婿高勇因涉嫌利用汇源的广告业务牟取巨额利润而被开除;

2012年,朱新礼的侄子朱胜彪操作违规,被免去职务……

如此“家族式管理”,汇源败落也只是时间问题,更不用提朱新礼除“任人唯亲”之外,还喜欢大权在握,以至于每次改革和决策不见起效:

2008年,可口可乐收购案中,朱新礼隐瞒诸位股东,自己代表汇源独自完成了并购决策和交易,法律顾问也是在签约后才知道朱新礼要和可口可乐谈交易;

2013年7月,为振兴汇源,朱新礼下狠心雇佣了前李锦记酱料的CEO苏盈福担任职业经理人,但最终由于朱新礼不肯放权,先后几任有能力的职业经理人纷纷离职;

2014年-2019年,由于朱新礼不肯放权,曾出现一个月内6名高管相继请辞离职。

2015年,朱新礼隐瞒股东,在先锋集团的P2P平台借款,想借此“拆东墙补西墙”,导致汇源直接欠下418万……

多年积弊,导致汇源大厦一夕将倾。汇源固有错,可说到底,这些“错”均是朱新礼一手成就,他曾成就过汇源,却也将它一手推倒,实在令人唏嘘。

如今,在网上搜索朱新礼,皆是“朱新礼老赖”“朱新礼负债”和“汇源倒闭”,可怜三十年霸业就这么烟消云散,但又能怪谁呢?怪天道不公?还是怪朱新礼术业不精?其中辛酸滋味,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作者:欣怡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