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水果 > 丝瓜 > 正文

丝瓜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有哪些

2023-03-01 11:53:33  来源:网络   热度:

丝瓜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有哪些

丝瓜为葫芦科攀援草本植物,在中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也广泛栽培于世界温带、热带地区,云南南部有野生,但果较短小。其具有很高的种植前景和食用价值,但是在种植过程中丝瓜的病害挺多的,非常影响收成,那么丝瓜的病虫害如何防治呢?一起来看看吧。

丝瓜病虫害怎么防治

1、丝瓜绵腐病

【危害特征】丝瓜绵腐病的危害时期分苗期和结瓜期,被害后导致烂瓜。

【防治方法】主要以农业防治为主,注重三沟配套、降低田间湿度、平衡施肥,防偏施重施氮肥,加强药剂防治,主要用1:2:200波尔多液喷雾,瓜期遇多阴雨天气,湿度大时,要早防勤防。

2、丝瓜霜霉病

【危害特征】丝瓜霜霉病一般环境条件下不易发生。发病时大量叶片枯死,直接影响瓜络产量和质量。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农业防治要适当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病害初见时应及时摘除病叶,以减少病菌扩展,药剂防治可选500倍甲霜灵早期灌根,初发病时用2000倍事出有因毒霉进行喷雾,每隔7天一次,连防1~2次。

3、丝瓜病毒病

【危害特征】丝瓜病毒病可通过蚜虫、农事操作及汗液接触传播。

【防治方法】①选用耐病品种。②培育无病壮苗,适当提早定植。③及时防治蚜虫。④发病初期可喷洒20%病毒A可温性粉剂500倍液、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

4、丝线瓜疫病

【危害特征】病菌来源于种子或土壤中,通过风雨及灌溉水传播。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实行轮作,选择高低适中、排灌方便的田块。③发病初期喷洒40%乙膦铝2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隔7天1次,防治2-3次。

丝瓜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1.润肤美白

保护皮肤,消除斑块,防止皮肤老化,是皮肤细嫩不可多得的美容佳品。丝瓜藤和茎的液汁既有保持皮肤弹性的特殊功能。能美容去皱,因此丝瓜有“美人水”之称。

2.健脑

有利于小儿大脑发育及中老年人大脑健康,而且丝瓜提取物对乙型脑炎病毒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3.活血通络

有止咳化痰、凉血解毒的作用。外用可以止血消炎、女性多吃对调理月经有帮助。

4.解毒消肿

丝瓜藤味苦性凉,有通筋活络,祛咳镇痰的作用。丝瓜络味甘性平,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作用。

丝瓜栽培中有什么主要病害?如何诊断与防治?

丝瓜栽培中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炭疽病、蔓枯病、疫病、病毒病、褐斑病、绵腐病、白粉病、霜霉病、果腐病、枯萎病、白斑病、细菌性角斑病、轮纹斑病等等,下面把各主要病害及其症状与防治方法进行系统介绍。

(1)猝倒病 由真菌瓜果腐霉引起,是丝瓜苗期主要病害。苗被病菌侵染后,茎基部先出现水渍状病斑,后病斑迅速绕茎一周,变为黄褐色;病部软腐,明显缢缩,病苗往往在子叶凋萎前猝倒。病部表皮极易脱落,维管束缢缩,变成像线一样细。潮湿时,病部附近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

该病病菌分布广泛,在土壤潮湿、连阴雨天多或施用未腐熟农家肥时易发生,常常与其他根腐病共同为害。

在发病严重的地区采用统一供苗移植的办法防治。注意清洁床土,或播种前用800倍液75%敌克松药液喷洒床土。同时可用铜铵合剂防治,此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0%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400~600倍液、69%安克锰锌水分散粒剂或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等均可防治。发病初期喷雾或浇淋,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2)炭疽病 由真菌葫芦科刺盘孢属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和瓜,也能侵染幼苗及瓜蔓。叶片发病,初为淡黄色近圆形小斑点,扩大后变为黄褐色或棕褐色,干燥时病中央破裂,常呈穿孔状。严重时,叶上病斑汇合成大斑,使叶片提早干枯死亡。瓜蔓及叶柄发病,病斑呈椭圆形,边缘深褐色,当病斑绕茎或叶柄一周时,则病部以上瓜蔓及叶片萎蔫枯死。瓜果受害,病斑不规则,初始黄褐色或黑褐色,呈圆形水渍状,后扩大为棕黄色凹陷斑,有时有同心轮纹,湿度大时呈湿腐状,干旱时呈半腐凹陷,中央颜色变浅,严重时病斑连成大块凹陷,但病瓜不变糟且不易破裂,有别于蔓枯病。

病菌生长适温为24℃,10℃以下和30℃以上不易发病,多雨潮湿有利于病害发生,湿度在60%以下病害发展缓慢,连作、氮肥过多、大水漫灌、通风不良和植株衰弱时易发病。众多因素中湿度是本病的关键因素。

生产中应引用对本病抗性较强的品种,采用不带病的种子,在低温稳定高于10℃时播种,加强通风排湿,田间操作应在露水干后进行。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50%多菌灵600~800倍、75%百菌清500倍、70%代森锰锌400倍、50%炭疽福美300~400倍、25%施保克600倍、80%大生800倍喷药保护,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3~4次。

(3)蔓枯病 由真菌小双胞腔菌引起,主要为害叶、茎、蔓和果,以为害茎、蔓影响最大。叶面病斑近圆形,有的病斑自叶缘向内发展呈“V”字形或半圆形,淡褐色至黄褐色,后期病斑易破碎,病斑轮纹不明显,上面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茎蔓病斑呈梭形或椭圆形,淡褐色,多出现在蔓节部位,有时溢出琥珀色的树脂胶状物,后期病茎干缩,纵裂呈乱麻状,严重时引起“蔓烂”,致全株枯死,病部也有小黑点。果实染病时初生水渍状小圆点,后为黄褐色凹陷斑,也有小黑点,后期果变糟破碎,有别于炭疽病。

病菌随病株残体在土壤和种子上越冬,第二年靠风雨传播,从气孔、水孔和伤口侵入发病。种子带菌者苗期即可发病,病部病菌可以进行再侵染。气温在20~25℃、相对湿度高于85%、土壤湿度大、高温多雨、种植过密、通风不良、连作地、反季节栽培等情况下易发病或发病较重。此病近年呈现越来越重之趋势。

预防此病可选用抗热品种、与非瓜类作物轮作2~3年、选用无病种、必要时进行种子消毒,使用沤制过的农家肥作基肥、适时追肥,防止植株早衰,适量灌溉,雨后及时排水,合理密植,注意通风。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5~7天喷雾1次。若病菌已侵染茎蔓,引起茎蔓腐烂,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拌成糊状,涂抹在病部,效果较好。

(4)疫病 由真菌甜瓜疫霉引起,丝瓜叶、茎、果实均可发病。苗期受害,嫩梢呈暗绿色水渍状萎蔫,逐渐干枯呈秃尖状,不倒伏。叶片初呈小圆形或不规则形,扩大后呈圆形,暗绿色,水渍状。湿度大时发生软腐,干燥时呈青白色,容易破裂。成株发病,主要在嫩茎和节部,呈暗绿色水渍状,变软,显著缢缩,患病以上叶片萎蔫,不久全株枯死。瓜条上病斑凹陷,多从花蒂部发病,初为水渍状暗绿色,逐渐缢缩,湿度大时瓜条很快软腐,患病处有稀疏的白霉,并常有腥臭味。

病菌存在广泛,靠水流和雨水传播,一般发病早,气温较高年份较重,雨季特别是遇到暴雨时病害易蔓延。

生产中发病严重的地块要轮作,选择地势高、能排能灌的地块,周围挖好排水沟,平畦栽培改为高畦栽培,发现病株要及时清理深埋。选用72.2%普力克800倍、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5~7天喷1次,连续喷3~4次。用1∶1的25%瑞毒霉与54%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混配1500倍液灌根,每株0.25~0.5千克,效果较好。

(5)病毒病 由多种病毒侵染引起,主要有黄瓜花叶病毒(CMV)及甜瓜花叶病毒(MMV)。苗期受害,子叶变黄枯萎;幼叶上呈现浓淡绿色相间的花叶,成株新叶呈现黄绿相嵌状花叶,病叶小而略有皱缩。严重时植株下部叶片渐变黄枯死。瓜条呈现深浅绿色相间的斑纹,果面凸凹不平而畸形。重病株茎蔓节间缩短,簇生小叶,不结瓜。

黄瓜花叶病毒可在菜田多种寄主或杂草上越冬,在丝瓜生长期间,除蚜虫传毒外,农事操作和汁液接触也可传播蔓延。甜瓜花叶病毒除种子带毒外,其他传播途径与黄瓜花叶病毒类似。

生产中要选用抗病品种,同时要及时防治蚜虫。发病初期或发病前喷洒1.5%植病灵1000倍、20%病毒清500~700倍、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83增抗剂100倍液。每隔7~10天喷洒1次,连续喷2~3次。

(6)褐斑病 半知菌亚门真菌,常与蔓枯、炭疽病菌混生。主要为害叶片,初生水浸状斑点,扩大后呈黄褐色或灰白色,边缘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高湿时病斑出现稀疏灰白色霉,严重时全叶变黄枯死。早晨日出或傍晚日落时,病斑上可见银灰色光泽。

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从在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气流传播蔓延。温暖高湿、偏施氮肥或连作地发病重。

生产中要注意清洁田园,做好菜田开沟排水工作,防止积水。发病初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洒1次。

(7)白粉病 由真菌单丝菌侵染而致。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茎部和叶柄。先在叶背产生白色粉状圆斑,后在叶正、背两面长出稀疏或浓密的白粉状霉,白粉逐渐变成灰白色,叶片变黄干枯,后期在病斑上产生小黑点。有些品种白粉不明显,仅在病部产生黄褐色斑块,经保湿48小时,病部产生白霉。

本病发病适温为25℃,相对湿度为75%左右(超过95%时发病缓慢)。在通风和排水不良、氮肥多、生长不良时发病较重。

生产中选用耐热品种,选择地势高、通风、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适当增施磷、钾肥,及时摘除横生蔓,保持瓜棚通风透气。发病初期喷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40%福星浓可溶剂5000~6000倍、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60%防霉宝2号1000倍、15%庄园乐水剂200倍、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每7天左右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8)霜霉病 由真菌古巴假霜霉菌引起,主要为害叶片。初始叶面现浅黄色小斑,后逐渐扩大,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颜色由黄色逐渐变为黄褐色至褐色,严重时病斑融合为斑块,湿度大时病部背面长出白色霉状物,有时叶面也有白色菌丝。本病田间症状与白粉病酷似,后者也为害茎蔓与叶片,但初为白色霉点,入秋时白色霉点长出小黑粒,有别于霜霉病。

本病的发病适温为15~19℃,阴雨天气易诱发病害。在华南地区周年可发生,但以5~6月份和9月份发病要重,反季节栽培发病也较重,其余时间一般不需单独防治。

生产上要注意清沟排渍,注意通风透气,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初期用5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72%克抗灵800倍液进行喷雾,每6~8天喷1次,连喷2~3次。

(9)绵腐病 由真菌瓜果腐霉引起的丝瓜绵腐病,在三叶期以前染病症状同猝倒病。果实染病时,初现水渍状斑点,扩展后为黄色或褐色水渍状大病斑,与健部分界明显,后半个或整个果实腐烂,并在外部长出一层茂密的白色絮状菌丝体,一般果实多从脐部或伤口感染。

病菌广泛长期存活于土壤里或病残体上,侵染果实时,靠雨水溅射到接近地面的瓜上,侵入后形成绵腐,再不断重复侵染,结瓜期阴雨连绵,湿气滞留易发病。

生产中要采用高畦深沟种植,畦面可作为龟背形,防止雨后畦面积水,农杂肥要充分腐熟,丝瓜架棚要高搭,避免下垂瓜接触地面,同时注意通风,防止湿气滞留。发病初期可喷施75%敌克松800倍液,或30%土菌消500倍液,或72%普力克700倍液,或47%加瑞农800倍液等,雨季隔10天1次,连续3次。

(10)果腐病 有真菌黑根霉引起,只为害瓜条,尤其是接近地面的瓜。初期没有明显病变,发病后即有大面积软化,随后长出白色霉层,不久长出密集的蓝黑色菌丝,果实腐烂。

湿度大时,虫害和农事操作引起的伤口多时,病害易流行爆发。

生产上要清洁田园,精心操作和注意防治虫害,避免引起瓜条受伤,排水去渍,降低瓜棚内湿度。发病初期可选50%苯菌灵1500倍液或50%利得800倍液等进行防治。

(11)枯萎病 由真菌尖镰孢丝瓜专化型引起的丝瓜枯萎病,苗期发病时子叶先发黄,后萎蔫枯死,茎基部变褐色收缩呈立枯状。成株发病主要在开花结瓜后,田间表现为黄化和萎蔫,初期萎蔫早晚可恢复,后全株枯死,茎基部组织内导管褪色变褐,潮湿时主蔓基部的纵裂处可现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有时流出褐色胶状物。

病菌通过灌溉水和雨水飞溅,从植株地上部的伤口侵入,并进行再侵染,地下部当年很少再侵染。连作地或使用了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地势低洼、植株根系发育不良、天气湿闷时发病重。

生产上避免瓜菜连作,消毒苗床土,减少伤根,施用充分腐熟的土杂肥,并适当灌溉,促根健壮。发病初期及时拔掉病株,并在病穴以及附近喷洒50%苯菌灵1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1000倍液。

(12)白斑病 由真菌鼠尾孢菌引起,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小,小于0.5厘米,病斑中间为灰白色,有时可见黑色小点。

病菌靠气流及雨水传播,从气孔侵入,多雨季节此病易流行,在广东省,周年均可发生,但以6~8月份发生较多。

生产中要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气,避免连作。发病初期可喷洒50%多霉威1000倍液或75%百菌清700倍液等,8天1次,视病情施药1~3次。

(13)细菌性角斑病 由细菌假单胞杆菌引起,主要为害叶、茎及果实。叶片上初生黄褐色水渍状小病斑,多呈角形,中部黄、灰白色,易穿孔或破裂。茎部染病,呈水渍状浅黄褐色条斑,后期易纵裂,潮湿时可分泌出乳白色菌液。病果初现水渍状小圆点,后迅速扩展,小病斑融合为大斑,呈水渍状软腐,湿度大时瓜皮破裂,干燥时病部呈油纸状凹陷。本病病部可溢出白色菌脓,但不形成小黑点,有别于蔓枯病。

带菌种子发芽后子叶可产生病斑,后扩展,随雨水飞溅传播曼延,病菌经气孔、水孔和伤口侵入。本病主要发生在雨季,尤其是台风和暴风雨后扩散迅速,重茬地块、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易发病,管理粗放或大水漫灌发病重。

生产上要选用无病田生产的种子,选用非连作地和地势高的地块,高畦地膜栽培,密度要适宜,雨后及时排水。药剂防治重在病前预防,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56%靠山水800倍液,或47%加瑞农1000倍液防治。本病与霜霉病混发时,可加用72%克露4000倍液。

(14)轮纹斑病 由真菌蒂腐色二孢引起,多为害叶片。病部初呈水渍状褐色斑,边缘波纹状,若干个波纹形成同心轮纹,病斑四周褪绿出现黄色区,湿度大时乌灰色菌丝,有时可见黑色小粒点。

病菌广泛存在,靠雨水和风传播,湿度大或干湿冷暖变化较大时,如春、夏之交易发病。

生产中选择高燥地种植,及时防治守瓜、椿象等害虫,防止产生伤口,雨后及时排水。发病初期喷施波尔多液,或50%苯菌灵15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等,视病情用药2~3次。

丝瓜栽培中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炭疽病、蔓枯病、疫病、病毒病、褐斑病、绵腐病、白粉病、霜霉病、果腐病、枯萎病、白斑病、细菌性角斑病、轮纹斑病等等,下面把各主要病害及其症状与防治方法进行系统介绍。

(1)猝倒病

由真菌瓜果腐霉引起,是丝瓜苗期主要病害。苗被病菌侵染后,茎基部先出现水渍状病斑,后病斑迅速绕茎一周,变为黄褐色;病部软腐,明显缢缩,病苗往往在子叶凋萎前猝倒。病部表皮极易脱落,维管束缢缩,变成像线一样细。潮湿时,病部附近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

该病病菌分布广泛,在土壤潮湿、连阴雨天多或施用未腐熟农家肥时易发生,常常与其他根腐病共同为害。

在发病严重的地区采用统一供苗移植的办法防治。注意清洁床土,或播种前用800倍液75%敌克松药液喷洒床土。同时可用铜铵合剂防治,此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0%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400~600倍液、69%安克锰锌水分散粒剂或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等均可防治。发病初期喷雾或浇淋,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2)炭疽病

由真菌葫芦科刺盘孢属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和瓜,也能侵染幼苗及瓜蔓。叶片发病,初为淡黄色近圆形小斑点,扩大后变为黄褐色或棕褐色,干燥时病中央破裂,常呈穿孔状。严重时,叶上病斑汇合成大斑,使叶片提早干枯死亡。瓜蔓及叶柄发病,病斑呈椭圆形,边缘深褐色,当病斑绕茎或叶柄一周时,则病部以上瓜蔓及叶片萎蔫枯死。瓜果受害,病斑不规则,初始黄褐色或黑褐色,呈圆形水渍状,后扩大为棕黄色凹陷斑,有时有同心轮纹,湿度大时呈湿腐状,干旱时呈半腐凹陷,中央颜色变浅,严重时病斑连成大块凹陷,但病瓜不变糟且不易破裂,有别于蔓枯病。

病菌生长适温为24℃,10℃以下和30℃以上不易发病,多雨潮湿有利于病害发生,湿度在60%以下病害发展缓慢,连作、氮肥过多、大水漫灌、通风不良和植株衰弱时易发病。众多因素中,湿度是本病的关键因素。

生产中应引用对本病抗性较强的品种,采用不带病的种子,在低温稳定高于10℃时播种,加强通风排湿,田间操作应在露水干后进行。发病初期用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50%多菌灵600~8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70%代森锰锌400倍液、50%炭疽福美300~400倍液、25%施保克600倍液、80%大生800倍液喷药保护,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3~4次。

(3)蔓枯病

由真菌小双胞腔菌引起,主要为害叶、茎、蔓和果,以为害茎、蔓影响最大。叶面病斑近圆形,有的病斑自叶缘向内发展呈“V”形或半圆形,淡褐色至黄褐色,后期病斑易破碎,病斑轮纹不明显,上面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茎蔓病斑呈梭形或椭圆形,淡褐色,多出现在蔓节部位,有时溢出琥珀色的树脂胶状物,后期病茎干缩,纵裂呈乱麻状,严重时引起“蔓烂”,致全株枯死,病部也有小黑点。果实染病时初生水渍状小圆点,后为黄褐色凹陷斑,也有小黑点,后期果变糟破碎,有别于炭疽病。

病菌随病株残体在土壤和种子上越冬,第二年靠风雨传播,从气孔、水孔和伤口侵入发病。种子带菌者苗期即可发病,病部病菌可以进行再侵染。气温在20~25℃、相对湿度高于85%、土壤湿度大、高温多雨、种植过密、通风不良、连作地、反季节栽培等情况下易发病或发病较重。此病近年呈现越来越重之趋势。

预防此病可选用抗热品种,与非瓜类作物轮作2~3年,选用无病种,必要时进行种子消毒,使用沤制过的农家肥作基肥,适时追肥,防止植株早衰,适量灌溉,雨后及时排水,合理密植,注意通风。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5~7天喷雾1次。若病菌已侵染茎蔓,引起茎蔓腐烂,可用5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拌成糊状,涂抹在病部,效果较好。

(4)疫病

由真菌甜瓜疫霉引起,丝瓜叶、茎、果实均可发病。苗期受害,嫩梢呈暗绿色水渍状萎蔫,逐渐干枯呈秃尖状,不倒伏。叶片初呈小圆形或不规则形,扩大后呈圆形,暗绿色,水渍状。湿度大时发生软腐,干燥时呈青白色,容易破裂。成株发病,主要在嫩茎和节部,呈暗绿色水渍状,变软,显著缢缩,患病以上叶片萎蔫,不久全株枯死。瓜条上病斑凹陷,多从花蒂部发病,初为水渍状暗绿色,逐渐缢缩,湿度大时瓜条很快软腐,患病处有稀疏的白霉,并常有腥臭味。

病菌存在广泛,靠水流和雨水传播,一般发病早,气温较高年份较重,雨季特别是遇到暴雨时病害易蔓延。

生产中发病严重的地块要轮作,选择地势高、能排能灌的地块,周围挖好排水沟,平畦栽培改为高畦栽培,发现病株要及时清理深埋。选用72.2%普力克8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5~7天喷1次,连续喷3~4次。用1∶1的25%瑞毒霉与54%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混配1500倍液灌根,每株0.25~0.5千克,效果较好。

(5)病毒病

由多种病毒侵染引起,主要有黄瓜花叶病毒(CMV)及甜瓜花叶病毒(MMV)。苗期受害,子叶变黄枯萎;幼叶上呈现浓淡绿色相间的花叶,成株新叶呈现黄绿相嵌状花叶,病叶小而略有皱缩。严重时植株下部叶片渐变黄枯死。瓜条呈现深浅绿色相间的斑纹,果面凸凹不平而畸形。重病株茎蔓节间缩短,簇生小叶,不结瓜。

黄瓜花叶病毒可在菜田多种寄主或杂草上越冬,在丝瓜生长期间,除蚜虫传毒外,农事操作和汁液接触也可传播蔓延。甜瓜花叶病毒除种子带毒外,其他传播途径与黄瓜花叶病毒类似。

生产中要选用抗病品种,同时要及时防治蚜虫。发病初期或发病前喷洒1.5%植病灵1000倍液、20%病毒清500~700倍液、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3增抗剂100倍液。每隔7~10天喷洒1次,连续喷2~3次。

(6)褐斑病

半知菌亚门真菌,常与蔓枯、炭疽病菌混生。主要为害叶片,初生水浸状斑点,扩大后呈黄褐色或灰白色,边缘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高湿时病斑出现稀疏灰白色霉,严重时全叶变黄枯死。早晨日出或傍晚日落时,病斑上可见银灰色光泽。

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从在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气流传播蔓延。温暖高湿、偏施氮肥或连作地发病重。

生产中要注意清洁田园,做好菜田开沟排水工作,防止积水。发病初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洒1次。

(7)白粉病

由真菌单丝菌侵染而致。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茎部和叶柄。先在叶背产生白色粉状圆斑,后在叶正、背两面长出稀疏或浓密的白粉状霉,白粉逐渐变成灰白色,叶片变黄干枯,后期在病斑上产生小黑点。有些品种白粉不明显,仅在病部产生黄褐色斑块,经保湿48小时,病部产生白霉。

本病发病适温为25℃,相对湿度为75%左右(超过95%时发病缓慢)。在通风和排水不良、氮肥多、生长不良时发病较重。

生产中选用耐热品种,选择地势高、通风、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适当增施磷、钾肥,及时摘除横生蔓,保持瓜棚通风透气。发病初期喷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福星浓可溶剂5000~6000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0%防霉宝2号1000倍液、15%庄园乐水剂200倍液、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每7天左右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8)霜霉病

由真菌古巴假霜霉菌引起,主要为害叶片。初始叶面现浅黄色小斑,后逐渐扩大,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颜色由黄色逐渐变为黄褐色至褐色,严重时病斑融合为斑块,湿度大时病部背面长出白色霉状物,有时叶面也有白色菌丝。本病田间症状与白粉病酷似,后者也为害茎蔓与叶片,但初为白色霉点,入秋时白色霉点长出小黑粒,有别于霜霉病。

本病的发病适温为15~19℃,阴雨天气易诱发病害。在华南地区周年可发生,但以5~6月份和9月份发病要重,反季节栽培发病也较重,其余时间一般不需单独防治。

生产上要注意清沟排渍,注意通风透气,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初期用5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克抗灵800倍液进行喷雾,每6~8天喷1次,连喷2~3次。

(9)绵腐病

由真菌瓜果腐霉引起的丝瓜绵腐病,在三叶期以前染病症状同猝倒病。果实染病时,初现水渍状斑点,扩展后为黄色或褐色水渍状大病斑,与健部分界明显,后半个或整个果实腐烂,并在外部长出一层茂密的白色絮状菌丝体,一般果实多从脐部或伤口感染。

病菌广泛长期存活于土壤里或病残体上,侵染果实时,靠雨水溅射到接近地面的瓜上,侵入后形成绵腐,再不断重复侵染,结瓜期阴雨连绵,湿气滞留易发病。

生产中要采用高畦深沟种植,畦面可作为龟背形,防止雨后畦面积水,农杂肥要充分腐熟,丝瓜架棚要高搭,避免下垂瓜接触地面,同时注意通风,防止湿气滞留。发病初期可喷施75%敌克松800倍液,或30%土菌消500倍液,或72%普力克700倍液,或47%加瑞农800倍液等,雨季隔10天1次,连续3次。

(10)果腐病

有真菌黑根霉引起,只为害瓜条,尤其是接近地面的瓜。初期没有明显病变,发病后即有大面积软化,随后长出白色霉层,不久长出密集的蓝黑色菌丝,果实腐烂。

湿度大时,虫害和农事操作引起的伤口多时,病害易流行爆发。

生产上要清洁田园,精心操作和注意防治虫害,避免引起瓜条受伤,排水去渍,降低瓜棚内湿度。发病初期可选50%苯菌灵1500倍液或50%利得800倍液等进行防治。

(11)枯萎病

由真菌尖镰孢丝瓜专化型引起的丝瓜枯萎病,苗期发病时子叶先发黄,后萎蔫枯死,茎基部变褐色收缩呈立枯状。成株发病主要在开花结瓜后,田间表现为黄化和萎蔫,初期萎蔫早晚可恢复,后全株枯死,茎基部组织内导管褪色变褐,潮湿时主蔓基部的纵裂处可现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有时流出褐色胶状物。

病菌通过灌溉水和雨水飞溅,从植株地上部的伤口侵入,并进行再侵染,地下部当年很少再侵染。连作地或使用了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地势低洼、植株根系发育不良、天气湿闷时发病重。

生产上避免瓜菜连作,消毒苗床土,减少伤根,施用充分腐熟的土杂肥,并适当灌溉,促根健壮。发病初期及时拔掉病株,并在病穴以及附近喷洒50%苯菌灵1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1000倍液。

(12)白斑病

由真菌鼠尾孢菌引起,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小,小于0.5厘米,病斑中间为灰白色,有时可见黑色小点。

病菌靠气流及雨水传播,从气孔侵入,多雨季节此病易流行,在广东省,周年均可发生,但以6~8月份发生较多。

生产中要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气,避免连作。发病初期可喷洒50%多霉威1000倍液或75%百菌清700倍液等,8天1次,视病情施药1~3次。

(13)细菌性角斑病

由细菌假单胞杆菌引起,主要为害叶、茎及果实。叶片上初生黄褐色水渍状小病斑,多呈角形,中部黄、灰白色,易穿孔或破裂。茎部染病,呈水渍状浅黄褐色条斑,后期易纵裂,潮湿时可分泌出乳白色菌液。病果初现水渍状小圆点,后迅速扩展,小病斑融合为大斑,呈水渍状软腐,湿度大时瓜皮破裂,干燥时病部呈油纸状凹陷。本病病部可溢出白色菌脓,但不形成小黑点,有别于蔓枯病。

带菌种子发芽后子叶可产生病斑,后扩展,随雨水飞溅传播蔓延,病菌经气孔、水孔和伤口侵入。本病主要发生在雨季,尤其是台风和暴风雨后扩散迅速,重茬地块、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易发病,管理粗放或大水漫灌发病重。

生产上要选用无病田生产的种子,选用非连作地和地势高的地块,高畦地膜栽培,密度要适宜,雨后及时排水。药剂防治重在病前预防,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56%靠山水分散微颗粒剂800倍液,或47%加瑞农1000倍液防治。本病与霜霉病混发时,可加用72%克露4000倍液。

(14)轮纹斑病

由真菌蒂腐色二孢引起,多为害叶片。病部初呈水渍状褐色斑,边缘波纹状,若干个波纹形成同心轮纹,病斑四周褪绿出现黄色区,湿度大时乌灰色菌丝,有时可见黑色小粒点。

病菌广泛存在,靠雨水和风传播,湿度大或干湿冷暖变化较大时,如春、夏之交易发病。

生产中选择高燥地种植,及时防治守瓜、椿象等害虫,防止产生伤口,雨后及时排水。发病初期喷施波尔多液,或50%苯菌灵15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等,视病情用药2~3次。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