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蜜饯果脯 > 香蕉片 > 正文

如何让自己变得孤独?

2023-08-02 03:10:01  来源:网络   热度:

第一种:不愿解释自己

一个人如果越来越不愿解释自己,那么他就会越来越孤独。人与人相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保持沟通的渠道,才能够理解彼此的感受。没有人能够凭空猜测出另一个人的想法,只有通过沟通才能认识一个人。作为成年人,要有表达自己的能力。不愿过多的解释自己,是一种成长的退化。因为只有婴儿才不愿过多的解释自己,遇到不开心的事情要么沉默寡言,要么摔东西。作为一个成年人,要用语言或者行动来解释自己,让别人了解、认知、接纳自己。

第二种:对关系越来越不在乎

你不联系我,我也不联系你,陷入一种对关系越来越不在乎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的个体,压抑内心的本能,导致陷入孤独之中。与事物建立某种联系,是个体的本能。就连刚出生的婴儿都渴望同事物建立联系,因为同事物建立联系是个体的存在价值和存在意义。一个人将自己封闭起来,也就失去了这种存在价值和存在意义。另一方面来讲,个体对关系越来越不在乎,是一种自我保护手段。因为他们在关系中的失败经历,让他们对关系感到失望,同时也是对自己感到失望。

第三种:害怕出丑,不愿意跟别人打成一片

有一种人内心格外敏感,他们害怕在人面前出丑,所以不愿意跟别人打成一片。他们似乎只有保持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才能够获得一点点自尊的感觉。他们内心有自卑的一面,同样一件事在别人看来没什么,可是他们却无法接受。在社交中,他们必须保持一种格格不入的状态,才能感受到自己的自尊感。如果让他们做一些跟别人一样的事情,他们会觉得很没面子。他们在工作上会很严谨,但是在生活中几乎完全不懂,这是长期压抑自我导致的。

第四种:频繁搬家

频繁搬家会让一个人失去归属感,无论搬到哪里都不会感到心安。有这样一种人,他们觉得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会更加舒服,所以不得不定期搬家。这是因为他们害怕见到熟人,害怕别人过多地了解自己。他们害怕在熟人面前出丑,他们太过于要面子,以至于在熟人面前几乎无法松弛下来。在归属感与自尊心之间,他们选择了自尊心。为了维护自尊心不受伤害,他们拒绝一切熟人之间的社交。可是其结果就是,他们会沉浸在无边无尽的孤独之中,这让他们感到很无助。

第五种:拒绝别人的好意

他们为了避免受到自尊心的伤害,刻意保持同他人的距离,拒绝别人的情感流向自己。在他们以往的经历中,伤自己最深的也就是熟人。所以他们刻板地以为,只要跟一个人太熟就会受到伤害。此外,他们缺乏在关系中保护自我的能力,所以为了避免受到伤害只能单纯地拒绝别人。当个体开始拒绝他人好意的时候,就是走向自我封闭的开始。一个人,不管因为过去经历了什么,都不应该放弃现在认识的每一个人。如果无法建立起信任关系,那么个体将生活在孤独之中。

第六种:想得多,做得少,无法接纳现实

有一种人觉得自己生活的环境很糟糕,因为他们脑海中想象的环境不是这个样子。心理学家认为,这样的人因为自己的想象与现实之间存在落差,导致他们无法接受现实。无法接受现实的个体,会觉得自己“生不逢时”,会有一种极大的挫败感。其实,他们没有认清真实的自己。他们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总觉得自己比身边的人都强。可是真正做起事来,就暴露出他们的缺点了。无法接受现实,只能沉浸在幻想中的人,会觉得自己特别的孤独,总觉得没有人理解他们,其实是他们没有理解这个世界。

第七种:过多的心理补偿

所谓心理补偿你可以理解为,你要的原本是苹果,可是你得到的却是香蕉。你内心缺乏归属感,原本需要建立实实在在的人际关系来获得满足。可是你通过虚拟的社交来进行补偿,或者通过美食、购物等方式来填补内心的空缺。其结果就是无论你吃再多、买再多东西,都无法获得一种满足感。刚开始心理补偿可以起到一定作用,可是后来补偿得越多,反而越无法满足自己。其结果就是你会发现无论自己吃多少、买多少东西,仍然觉得十分孤独的感觉。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