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蜜饯果脯 > 葡萄干 > 正文

我们可以了解丝绸之路的哪些方面

2023-04-23 06:25:59  来源:网络   热度:

1、核心人物有:(西汉)张骞、汉武帝时期大将李广利(征伐西域的大宛国)(东汉)班超,甘英。(唐代)玄奘。(元代)马可波罗。(蒙古)成吉思汗西征 。

2、对我们的影响:一、物质文化的交流及其意义

(一)四大发明对世界发展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优秀且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东方与西方,中国先进的文明源源不断地传人西方,在不同层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所以,丝绸之路不仅丰富了沿途各个国家的物质生活,更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丝绸之路在物质交流的基础上,还把我国当时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传入西方国家。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的四大发明DD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就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向世界各地的。四大发明的西传对整个人类社会,特别对西方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造纸术、印刷术的传入,促进了西方国家教育的普及化,对当时欧洲的宗教、政治,以至资本主义的建立、思想文化的交流及传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西方现代文明奠定了基础;对整个世界文明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近现代文明的出现与发展起了奠基作用,使西方实现了向现代文明的跨越。

(二)物质方面互通有无及其文化意义

丝绸之路为中亚、欧洲地区带去了中国先进的冶铁技术,为中亚带去了先进的 水利灌溉 技术。冶铁技术的广泛传播推动了民族融合及各民族的广泛交流,而其最大的意义是对生产力的促进和提高。

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的铁器和冶铁技术便沿着丝绸之路经由新疆地区传入中亚,铁器的使用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加速了手工业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为西方商品经济的出现及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中国的 水利灌溉 技术是在汉代西传的,水利技术传人中亚后,改变了该地区的旧有面貌,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灌溉 农业的发展 ,大大提高了这些地区的农作物产量。中国的医学也随着丝绸之路传入了阿拉伯,公元8世纪, 中医诊脉 这一诊断手法传入阿拉伯地区。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初期,欧洲人利马窦、汤若望等人来华,将《 本草纲目 》翻译、介绍到欧洲,东西方医学的会通促进了近代医学的发展。汉朝初通西域,中国扒伏除了丝绸之外,还有漆器和铁器等输出;唐朝时,瓷器成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输出物产;宋元时期,瓷器外销十分多,同时,茶叶也成为重要的输出品。此外,如黄连、肉桂、生姜、土伏苓等中药原料,以及无患子、桑树、马鞍、铜合金等,在不同时期以各种途径西传。 西方一些物产和珍禽异兽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一些中原没有的物种,其中以葡萄、曹荷最为知名,还有安石榴、黄蓝等。此外,当时还出现了许多带有“胡”字的农作物,如胡麻、胡桃、胡豆、胡椒春瞎携、胡瓜、胡蒜等,都是从西域传入的,这些称呼一直延续到今天。从西域传来的香料也很多,如阿拉伯的乳香,索马里的芦荟、苏合香、安息香,北非的迷迭香,东非的紫植等。这些香料多采用成品方式运入中国,滋润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而且,许多香料在神伍当时被作为药物使用。同时,玉米、占城稻、花生、向日葵、土豆、西红柿等农作物传人中原,丰富了农作物的品种,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华夏民族的饮食结构。另外,大批珍禽异兽从西域和中亚输入中国,促进了中国的畜牧业发展和牲畜品种的改良。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得乌孙马好”,后来“得大宛汗血马,益壮”,“名大宛马曰‘天马夕云”。据记载:“条支出师子、犀牛、孔雀、大雀,其卵如交。和帝永元十三年(101),安息(今伊朗)王满屈献师子、大鸟,世谓之“安息雀。”“永元六年(94),郡徽外敦忍乙王莫延慕,遣使译献犀牛、大象。”许多稀有动物也随朝贡而传入中原,在很大意义上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3、有什么发展: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公元前1世纪以前上古时期。在公元前15世纪左右,中国商人就已经出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购买产自现新疆地区的 和田玉石 ,同时出售海贝等沿海特产,同中亚地区进行小规模贸易往来。公元前13世纪,中国就已经开始和西域乃至更远的地区进行商贸往来。随着公元前5世纪左右河西走廊的开辟,带动了中国对西方的商贸交流,西域地区诸如鄯善、龟R等国家纷纷在这一时期逐渐出现。

第二个阶段,公元前1世纪到7世纪。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开始策动对西域的控制。公元前60年设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直接管辖机构――西域都护府。以汉朝在西域设立官员为标志,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的时代。中国进入东汉时代以后,由于内患的不断增加,导致丝路东段天山北南路的交通陷入半通半停。

第 三阶段 ,7世纪到12世纪二度繁荣。唐朝时,中国政府借击破突厥的时机,一举控制西域各国,并设立安西四镇作为中国政府控制西域的机构,打通了天山北路的丝路分线,将西线打通至中亚。这一时期东罗马帝国、波斯(7世纪中叶后阿拉伯帝国取代了波斯的中亚霸权)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令这条商路再度迎来了繁荣时期。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开始衰落,中国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因而相对稳定的南方对 外贸易 明显增加,带动了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成都和泉州也因此逐渐成为南方经济大城。到了南宋,南宋政府早已无法控制整个西北。因而西北丝路的衰落日益明显,而南方丝绸之路与海上丝路的开辟,逐渐有取代西北丝路的现象。

第四阶段,12世纪以后 蒙古帝国和它在中国的权利继承者,对这些从西方前来的旅行者抱以非常欢迎的态度,元朝统治者甚至任命一些外国人――主要是基督教徒,担任地方的行政长官。不过沿着丝路前进的人们,大多是以宗教信仰及其他文化交流为使命的人们,而不再是以商人为主导的丝绸之路了。 

    第五阶段,新丝绸之路时代。中国倡导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将惠及整个亚欧大陆乃至非洲大陆。

4、用了什么交通工具:海上丝绸之路是由许多航线构成的网络,这些网络的连接枢纽则是大陆沿海的各个港口。

发展主要在历史上分为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秦汉之际开始至1500年为止,这一阶段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区域通网络,东至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南达东南亚、西越印度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整个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华文明为中心,并且是由中国人主导。这一阶段,中国人的船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

第二阶段是从1500年到1840年为止。这一阶段欧洲人通过开辟新航路,最终将早已存在于亚洲海域的区域性海上航线扩展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并且掌握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导权。

海上丝绸之路包括两大干线:一是由中国通往朝鲜半岛以及日本列岛的东海航线,二是由中国通往东南亚以及印度洋地区的南海航线。

相比陆上丝绸之路而言,海上丝绸之路出现晚,但是却后来居上。主要是因为,路上丝绸之路运输工具主要是双峰骆驼,而海上丝绸之路运输工具就是海船了。古代中国海船,大者载重300吨左右,中型可达100多吨,小型有五六吨;一头成年骆驼载重150公斤左右,一支驮队少则几十头骆驼,多则几百头上千头甚至上万。换算下来,一艘小型帆船所载货物大概需要三四十头骆驼运输。总体来说海上运输力更强。其次,对于瓷器这种易碎物品来说,就不可能成为路上丝绸之路的大宗货物。

5、为什么叫做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 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1]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大秦。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海上丝绸之路 ”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6、丝绸之路都到了哪丝绸之路都到了哪几个地方: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是由当时东西海洋间一系列港口网点组成的国际贸易网。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形成主因是中国南方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地方诸侯也需海外 资源交易 以维持统治,东南沿海可以借助夏冬季风助航更增加了海路的方便性,因此古代中国沿海很多地方都有此项交流。在唐宋元的繁盛期,中国境内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广州、泉州、宁波三个主港和其他支线港组成。其中,广州从3世纪30年代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明清两代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最重要的港口,是世界海上交通史上唯一的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可以称为“历久不衰的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发祥地”  。泉州是宋末至元代时中国第一大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承认的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便是泉州。

7、有什么作用: 丝绸 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 丝绸 之路和海上 丝绸 之路。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