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主要区别是存在形式不同的。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于人们的物质世界中,以一种物质形态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于人类的精神领域中,比如存在于传统工艺技能操作实践中。
的。
二、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共三批,65项。
例如有民间音乐5项、民间舞蹈11项、曲艺6项、杂技与竞技5项,民间美术3项,民俗5项,传统医药1项。还有厂甸庙会,京剧,象棋等。
种类繁多。
三、有非物质非文化遗产吗?
这是继2018年「泰国孔剧」入围世界非遗名录以来,第二项入选该名录的泰国古老表演艺术。泰国「诺拉舞(มโนราห์/โนรา;Menora/Nora)」,为泰国南部传统舞蹈,起源于洛坤府(Nakhon Si Thammarat),今年(2021年)12月15日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发展?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这项神奇且传统的「诺拉舞」。
舞姿似神鸟
「诺拉舞」又名「玛诺拉舞」因为表演者穿着五颜六色的服饰和头饰,佩戴像鸟一样的翅膀,还留有修长而弯曲的指甲,舞者肢体通常较为柔软,表演时需要使用腿部、手臂和手指模仿鸟的各种动作特征,加上舞蹈动作跳起来就像一只小鸟,所以又被称为「诺拉人鸟舞」。
舞者即神灵的化身
诺拉舞为泰国南部传统舞蹈,因为舞者表演时活灵活现,犹如神灵附身,因此舞者也被当地村民崇拜崇拜为神灵的化身。表演诺拉舞时,通常伴随一段长时间的口头吟诵,吟唱的传奇故事也被当地村民视作神的预言。
「诺拉」源于泰国神话
「诺拉」一词源于梵文「纳拉」,意为「人类」,而故事来自泰国神话与佛教传说中的一位公主,这位公主上半身是人类,下半身则是鸟儿,还长着翅膀,模样似神鸟,长期生活在雪山森林中。
目前,除了「诺拉舞」,另外两项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还有「泰式按摩」和「泰国孔剧」。
看更多泰国文化
- 影 / 初到泰国必知的5件事:打招呼手势有学问?午睡是异类?
- 影 / 在泰国彩票怎么买?历史发展+求明牌文化一次看
- 写泰文像写蚯蚓?那是因为你没看过大神写的泰语,堪比印刷体!
- 揭开泰国行车靠左的历史原因
- 曼谷中国城历史文化走一遭:6大景点绝不能错过!
- 关于泰星中文名的那些事 陈吉祥、林汉洲…你知道几个?
- 另类泰国菜「吃花」食补?6种可食花卉 好处竟然这么多
- 泰国清迈不只有美食、美景,背后这段命运多舛的历史,你也该认识!
- 游览泰国十大卧佛 体验佛教魅力
- 泰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你听过吗?带你了解她们背后的历史故事
- 4样必吃消暑泰国美食,泰国人:加冰块就对了啦!
- 影 / 5大泰国富豪到底多有钱?鸿海郭董居然只能排第6?
- 影 / 泰国富豪榜 斜杠歌手、泰国特斯拉故事超传奇!
- 影 / 从“Lalisa”解析泰国设计时尚、文化
- 影 / 在泰生活惬意吗?疫情下,曼谷生活有什么改变?
- 影 / 泰国自费疫苗竟能网购?分享泰国疫苗预约系统使用心得
- 在泰国才知道的7件事,你肯定也经历过
- 另类审美!泰国人爱戴牙套?五颜六色就怕你看不见
如果你是勇闯泰国拓商者、知性旅人,欢迎关注我们,和我们一起看见泰国!
【泰国信息】泰国华文媒体VISION THAI│泰国美食旅游生活指南VT GURU
四、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侗族“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由此开展了系列工作。
首先,重视对“非遗”的收集与入馆保存。目前,侗族地区的贵州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湖南怀化市博物馆以及广西三江、湖南通道、贵州黎平、从江和榕江等县的博物馆、文化馆如都数量不等收集、保持有与侗族“非遗”相关的器物、照片、录音、影像等。
其次是借鉴生态博物馆模式予以保护。生态博物馆模式“是对社区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进行整体保护的一种博物馆新形式”,是一种以村寨社区为单位,没有围墙的“活体博物馆”。它强调保护和保存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目标是在使用中传承,保存的不仅是过去的历史,而且以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发展为目标,把历史和未来联系起来,以尽量避免因生境的改变而变得时代化,从而破坏和丢失民族社区的文化记忆。至今在侗族地区建有贵州黎平县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2002年与挪威合作建成)、广西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2004)、贵州黎平地扪侗族人文生态博物馆(2005)。
三是重视侗族地区“民族文化进课堂”进行传承。主要内容是双语(汉语和侗语)学习、侗族大歌等侗族音乐、舞蹈的传习;侗族手工艺的教授。
四是充分利用节庆、民俗活动表演、展示和传承侗族“非遗”。有“百节之乡”美誉的侗族地区,一年之内节日连连,较有影响的如侗年、“大戊梁”歌会、“六月六”歌会、小广“头卯”婚礼等,政府组织的“哆耶”文化旅游节、中国侗族鼓楼文化艺术节等在这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效应。五是树立和培养传承人来传延保护侗族“非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二十九至第三十一条的规定,截至2011 年6 月,黔湘桂三省区侗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认定国家级18 人、省区级54人,市县级则更多,如时贵州黔东南州认定了25人。各级政府每年给予代表性传承人3000 -10000 元不等的资金,支持他们每年开展不少于3 个月的传承活动。
四是通过发展文化产业进行保护传承。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地方促进经济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湘桂黔侗族地区极为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相继出台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在文化基础设施、队伍建设、方式创新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工作,
如黎平“黎平·中国侗族鼓楼文化艺术节”、三江 “文化旅游节——多耶程阳桥”、锦屏“瑶白侗族摆古节”等节日的举办对于文化的传承弘扬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些侗族地区利用原生态的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产生了积极的经济效益,如通道县以皇都侗文化村、芋头侗寨为龙头推动文化旅游发展,年接待国内游客数十万人。
五、襄阳非物质文化遗产?
12月21日,记者从市非遗保护中心获悉,经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襄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自2022年5月1日起实施,襄阳的非遗保护工作从此有法可依。
据悉,《襄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框架下,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组织修订的地方性配套法规。该条例结合襄阳实际,强化政府的责任,明确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规定建立完善非遗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非遗保护、保存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立了分级分类保护制度等,支持建立传承基地,开展普及活动,并明确了未履行法定职责造成严重后果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针对保护经费不到位和不足的问题,条例明确规定,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非遗保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做好非遗保护的保障工作。
针对冒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或者保护单位的名义开展活动的,条例明确规定由文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单位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据悉,《襄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具有襄阳特色,将为推动具有襄阳特色的非遗保护工作可持续开展奠定坚实、科学的法律保障基础,这是襄阳市非遗保护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确定而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遗产项目。
按上述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
1. 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 表演艺术;
3. 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4.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 传统手工艺。
七、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
11月2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关于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淄博市博山窑陶瓷雕塑、博山琉璃刻绘、淄博镶嵌、朱家老酱油酿造技艺、明清民居营造技艺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姜太公传说、齐氏剪纸、红木雕刻、博山胭脂红琉璃烧制技艺、临淄酒传统酿造技艺、王村黄酒酿造技艺、知味斋清香肉制作技艺、景德东糕点制作技艺、信芳园传统酿造技艺、淄博锔瓷、徐氏祖传追风逐湿膏制作技艺、痛消接骨膏制作技艺、廉氏中医三联疗法、山东传统修脚术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八、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
辽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岫岩剪纸、岫岩皮影戏、岫岩玉雕、海城高跷、鞍山评书等等。
1、岫岩剪纸,是岫岩满族民众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积累的民间文化艺术。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它的存在与发展与人们的民俗活动紧密相连。
2、岫岩皮影戏,大约在清代同治年间传入,至今也有三百多年历史,经过“独影”、“溜口影”和“翻书影”三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富有岫岩地域特色的皮影雕刻与表演艺术风格。在没有电灯的时代,它曾是岫岩百姓视觉娱乐的最佳体验形式。
3、岫岩玉雕,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清末民初,岫岩形成了拥有300多人从业的玉石街,出现了以江保堂为首的玉雕“八大匠”和以李得纯为代表的“素活二李”。岫岩玉雕以“素活”技艺见长,以仿制秦汉以前的炉、瓶、鼎、埙等古器物为主。从选料、破料、设计、雕刻到抛光完成,需要耗时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
4、海城高跷,又称海城秧歌,是城乡广大群众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集舞蹈、音乐、戏剧、杂技为一体,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海城高跷的欢腾、奔放、热烈、火爆是其基调,优美、抒情、风趣、诙谐是其特色,二者的统一构成海城高跷秧歌的艺术特征,衍生出“扭、浪、逗、相”四大技法要素。
5、鞍山评书,传承至今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具有“豪”、“紧”、“动”、“热”的艺术特色。鞍山评书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形成了“三芳争艳”的局面,刘兰芳、单田芳、张贺芳等人先后在电台、电视台录播了《岳飞传》《明英烈》《隋唐演义》等多部传统书目,为鞍山评书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奠定了基础。
6.东北二人转,刘老根大舞台经常有演出。
九、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1、昆曲是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3、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洼里盘鼓
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主要发源传承于城阳区洼里社区。以鼓乐辅以舞蹈动作为实践方式,鼓手依谱行进间演奏,主要乐器是鼓、大镲和令旗,鼓镲手随令旗盘旋行进。洼里盘鼓鼓谱为套曲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