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各地水果 > 周至猕猴桃 > 正文

产业园区的目的?

2024-05-25 15:28:29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产业园区的目的?

产业园区是指以为促进某一产业发展为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

产业园区能够有效地创造聚集力,通过共享资源、克服外部负效应,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

二、介绍周至的猕猴桃,30字?

周至猕猴桃的质地柔软,味道被描述为草莓、香蕉、凤梨三者的混合。因猕猴喜食,故名猕猴桃;亦有说法是因为果皮覆毛,貌似猕猴而得名。品种多样,其鲜果及加工品屡获国际国内多项大奖,并远销26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周至猕猴桃取得了欧盟有机食品认证,从而开辟了周至猕猴桃走向世界的新纪元。

周至猕猴桃荣获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中国60%猕猴桃鲜果产自周至,80%的猕猴桃果干产自周至。

2007年03月05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周至猕猴桃”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三、缅甸最大的园区?

1. 是皇家公园。2. 皇家公园之所以被认为是,是因为它占地面积广阔,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植物资源。这个园区位于缅甸的首都仰光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公园,拥有美丽的湖泊、花园和树木。它也是仰光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观光和放松。3. 此外,皇家公园还有许多文化和历史遗迹,如皇家宫殿和寺庙等,这些都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参观和探索的机会。因此,皇家公园不仅是,也是一个充满魅力和价值的旅游景点。

四、产业园区的服务宗旨?

记者获悉,西部食谷产业园位于江津区德感,总投资23.5亿元。重庆市楼宇产业园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西部食谷产业园立足江津区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和德感工业园粮油食品示范园的带动作用,紧紧围绕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中小微企业集聚集约发展,坚持以“安全、健康、绿色”为宗旨,以建设“中国西部食品产业硅谷、重庆大都市区中央厨房”为目标,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主攻方向,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以调味品、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富硒食品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不断完善产业链,构建产业发展生态,历经“建载体、做服务、营生态”三个发展阶段。

据了解,西部食谷产业园已经建成投产80%,预计于2023年全面建成。目前,入驻产业园的农产品加工及相关服务企业125家,其中规上、限上企业11家,市、区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3家,专精特新企业17家,科技型企业40家。去年,入驻产业园的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16亿元、税金4418万元,安置就业人员3219人。

五、为什么周至的土壤利于猕猴桃?

周至县境内秦岭北麓有“九口十八峪”,大小52条峪沟,平原上有15条河流,水力资源蕴藏丰富,地下水补给十分充足。猕猴桃主要栽种区在秦岭山前平原,这里范围广阔,地势平坦,垦植历史悠久。猕猴桃主栽区的土壤以沙壤、轻壤、黑油土为主,有机质含量高,PH值在6.5-7.5之间,含有丰富的铁、硼、锌、锰、硒等微量元素,这里的年平均气温为13.2℃,非常适宜猕猴桃生长。从土壤、水源、温度、光照等条件来看,这里是猕猴桃的最优种植区。

六、产业园区、科技园、创意园区它们的痛点是什么?

作者:东滩智库 · 周青

颠覆性创新时代的到来,更加凸显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各大城市加速建设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科技创新中心,以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为抓手,集聚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笔者进入东滩智库以来,做过多个科技园区咨询项目,对众多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案例做过研究,这里从发展要素视角对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做些总结。

一、坚持一大核心理念

“没有高品质的城市化就没有高科技的产业化”。产业园区以前的发展逻辑是“人才跟着产业走”,而现在已经演变成“产业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走”。因此,打造高品质环境成为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需要引入国际高水平人才的园区,必须要有国际化的城市配套做支撑。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高品质生活:需要提供面向科学家、高级技术人才、产业工人等不同产业群体的品质居住空间、商业购物空间、医疗教育空间、文体休闲空间等,营造同步全球化的理想生活场景。

高标准生态:从智慧化污水及固废处理、智慧化能源管理、慢行交通体系等方面打造零碳园区,同时注重景观和生物的多样性,营造为观鸟、钓鱼的生态空间;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的公园群落,作为休闲、运动的空间。

高水平治理:国际化的设施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服务和管理水平。需要组建或引入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团队、打造智慧高效的园区管理平台、举办各种交流活动形成高度开放的园区社群环境。

二、立足两大发展视野

笔者认为,要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产业园区,必然要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这就要求园区发展要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园区经济全面发展。

国际视野:要探索开放创新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通过发展国际化产业、国际化人才、国际化服务、国际化设施等方式,增强园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创新要素的能力。

国内视野:要主动对接融入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攻克“卡脖子”技术、补齐重点产业链、提升供应链水平等方面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为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作贡献。

三、发挥三大主体力量

通过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合力打造创新平台,是国内外一流园区推动技术创新及技术转化的关键手段。所以产业园区发展需要统筹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三方力量,构建政产研“金三角”模式,完善三者之间的良性高效互动机制,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缩短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化周期。

政府部门:核心职能是维持游戏规则和协调各方关系。如出台相关鼓励和引导政策、建立定期沟通联络机制、建立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以及举办各种互动、联谊、交流活动以强化创新主体间的合作。

企业主体:是促进园区发展的直接力量。需要聚集产业龙头企业(含企业研发部门)、创新创业企业、第三方专业服务企业等多类型主体,打造“创新企业森林”。

科研机构:是可持续的技术创新源泉。包括学术型研究机构、技术研发机构、高等院校等,覆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的创新层级链。

四、保障四大要素供给

为了保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园区建设管理层面需要从设施、资金、人才、文化四个方面的为其提供要素保障,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这样才能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赋能添智、保驾护航。

设施:通过集中布局、链接合作等方式,最大程度的整合包括大科学装置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大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实现不求所在、但求所用。

资金: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建立多层次基金体系,以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企业层面是指园区的开发运营主体,需要联合创投资本、社会资本,成立产业投资基金,以基金投资实现优质项目的招引。政府层面则要积极争取相关扶持政策及省市级现有产业基金的支持。

人才:要建立覆盖“毕业生、高技术人员、管理精英、领军人才”的多元化、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运用“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园区”的人才教育新模式,以成立联合大学、校企联合培养、导师人才共享的方式,打造适应园区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队伍。

文化:以小品、载体、活动、场景等多种形式渗透到各种环境中,不同程度上对激发创新形成重要影响。如园区内设施无处不在的科研装置和艺术小品;引入知名设计师打造音乐厅、图书馆等地标建筑,增进交流;举办各种形式的思想碰撞、协同创新活动,激发创新灵感;营造运动、艺术等休闲场景,培养兴趣、愉悦心情等。

五、构筑五大创新功能

围绕科技创新这一主题,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一般包含“科研、科创、科技、科教、科贸”五大功能,尽可能的发展多个功能并形成集群效应,辐射带动区域发展,是高科技园区构建产业生态、提高园区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关键。

科研:是引领前沿技术突破的动力。除了围绕产业需求,吸引高端科研主体集聚,园区层面还需要搭建科研合作平台来实现高端科研主体与本地企业的有机嫁接,推动委托研发、共同研发和人才培养等合作,打造科技研发基地、技术服务高地。

科创:是激发园区创新创业的活力。一流高科技园区一般采用“建载体+搭平台+用资本+搞活动”的模式,搭建完整的科创生态体系,推动科研成果产品化、企业化、产业化。

科技:能提升区域优势产业的实力。需要立足国内外前沿技术转化和本地科创成果产业化,通过技术并购、产业投资、融资租赁等方式,打造以预生产、科技制造为主的科技成果先进生产示范基地,并在周边发展承接大规模生产制造功能的产业基地,从而推动区域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提升区域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

科教:能提高专业人才保障的能力。园区需要颠覆传统科教内容和培训空间形式,与国际知名高校、研究院、知名企业学校、教育机构等科教主体合作,以虚拟教育、智慧教育、协同教育、定制教育等方式,打造涵盖教育、培训、认证等多功能的未来教育平台,为企业和产业发展培养各类型人才。

科贸:能放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潜力。面向供应端的科研、科创机构和生产制造企业的新技术和产品以及需求端的实体企业、贸易公司,通过场景、实景、实物、视频等多种展示方式打造国际科贸中心,并开展技术咨询、金融服务、技术评估、专利认证等服务,促进供需双方开展技术贸易和产品贸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七、农业产业园区的功能?

农业产业园区具有多种功能。首先,它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技术创新和升级,推动农业现代化。其次,它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缓解城市人口压力。此外,农业产业园区还可以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和环境保护,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总之,农业产业园区在促进农业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保护自然资源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八、老挝最大的产业?

旅游业。老挝是中南半岛上唯一只有山、不靠海的内陆国家,在上世纪中叶之前,连年战乱使老挝经济瘫痪,百姓穷困潦倒,整个国家唯一的救命稻草只有林木资源出口。在老挝北部的山区,特别是丰沙里省周边有着无边的原始森林,过去的几十年里,老挝的主要外汇收入皆依靠木材(红木为主)出口到越南、泰国等周边国家,之后再转销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

近些年,老挝政府意识到一个严重问题:单纯靠资源输出改变国家经济低迷状况是不现实的,哪怕有再多的树木资源,也会有伐尽的一天!于是,在90年代初,老挝向全世界开放了旅游资源,后又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这个唯一没有海的东南亚国家反而一跃成了区域旅游强国。

从2010年开始,这个仅有700万人口的小国,每年都要接待超过450万的外国度假观光客,其旅游业地位和收入仅次于泰国和马来西亚,以至于旅游业如今已经成为了老挝最大的经济支柱产业,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功臣”,则正是其北部城市——琅勃拉邦!

1995年,琅勃拉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那时起,琅勃拉邦开始打造“世界度假天堂”的招牌。如今,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网站上仍可看到关于琅勃拉邦的评价——“琅勃拉邦城区保存完好的景观(指众多佛教建筑和法式别墅)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传统独特文化相互融合的特征……”然而,网站也提出了一些担忧,“由于该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压力,旅游业(指游客量增加)可能会成为这座古城的首要威胁……”

这绝对是一个“进退两难”的担忧,但小城要更好的生存,就要有所包容和牺牲,乐观的预见,或许在旅游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会更有能力反哺小城文化和古代遗产的保护。不可否认,琅勃拉邦如今真的是老挝各地区最吸引人的旅游目的地,没有之一,就连首都万象也无法与之相比!毕竟,每年近500万的外国游客所创造的旅游收入,已经上升到提振国家经济的高度,这足以证明一切!

在近十年的境外自驾游过程中,我曾五次到过老挝,且每一次都会去琅勃拉邦打卡:从最初那个默默无闻的宁静内陆小城,到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旅游服务设施,再到蜚声全球的著名度假胜地,我亲眼见证了琅勃拉邦的变化,也真切感受到了“老挝神话”的最终实现。

琅勃拉邦如泰国清迈一样,也是一个可以唤起人们对古老文化、佛教文化和浪漫情怀的宁静小城,时间仿佛会在这里停滞不前。由于当地的民风纯朴,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十分完好,更没有过分商业化的人情世故,因而它也被公认为东南亚地区传统与殖民风格最完整的城市,甚至还被著名旅游杂志形容成“旅行者的香格里拉”!

历史上的琅勃拉邦作为古老澜沧王国的国都存在了200多年,即使在老挝独立后定都万象的初期阶段(1945年~1975年)的30年里,琅勃拉邦仍然具有王都那至高无上的地位。小城被茂密的山峦紧紧围绕,湄公河(MekongRiver)和南康河(NamKhan)在这里交汇。自1893年老挝沦为法国的殖民地之后,西方文化逐渐渗透到了当时民智未开的宁静小城,如今我们在琅勃拉邦小城里所看到的法式别墅建筑,也多建于那时。

琅勃拉邦是东南亚的佛教中心,漫步在佛音入耳的街道上,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寺庙和佛塔(仅在市区内就有30多处寺庙),而当地居民也笃信佛教,人人都有一颗向佛之心,日行慈悲之事,是名副其实的“佛都”。我们随意走进一处寺庙,与管理人员交谈。对方行合十礼,微笑着回答我们的询问。据说,琅勃拉邦现有10万多一点固定人口,其中包括近2000位和尚。僧人们日常接受居民的供养,同时也为当地人尽佛家之能事。

在琅勃拉邦的几十座寺庙里,香通寺的名气最大,地位最高,游客也是最多的。这处寺庙建于1560年,直到1975年,一直都是老挝皇室的私有财产。寺庙的主殿是琅勃拉邦寺庙的经典风格,美观大气,庄重肃穆;另外,在寺院的深处还有一座12米高,装饰奢华的葬仪礼堂,内有用金色龙头装饰的御制灵车和王室骨灰金瓶。

王宫博物馆也是大多数外国游客必到的参观之地,内藏有一批极为珍贵的宗教物品和众多高价值古董,这里曾是王室起居生活之所。特别是这里供奉着一尊名为“勃拉邦”的佛像(属老挝的国宝),非常值得一看。据说,正是有了这尊佛,才诞生了如今的小城“琅勃拉邦”之名(1560年起)!

每日天刚蒙蒙亮的时候,琅勃拉邦街头就会出现一道非常特别的风景——几十上百一队,身着橙色僧袍的大小和尚开始沿街化缘,每条街道一侧都有许多市民恭敬跪倒路边,双手奉上糯米食粮和水果。这就是旅行者们最热衷体验的当地特色项目——琅勃拉邦布施!

能够选择去琅勃拉邦的游客,大部分是向往那种宁静和淳朴生活。游客在这里可以骑着自行车在老城闲逛寺庙,或乘船沿湄公河观光,或是包车去光西瀑布避暑,亦或是登上普西山欣赏古城和落日风景,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去琅勃拉邦小住几天呢?Tips:琅勃拉邦推荐购买之物:夜市出售的色彩鲜艳的披肩,老挝咖啡,木雕纪念品和和特色小吃等。

九、佛山最大的产业?

要说佛山最大的产业我觉得第一应该是家电!特别是顺德家电!有句话叫:全球家电看中国,中国家电看广东,广东家电看顺德!

美的,格兰仕,万和,万家乐,海信科龙,等等这些品牌都是国内国际响当当的品牌!我们家里用的家电几乎涵盖整个顺德!还有家具,陶瓷,酱油,服装,照明,铝型材,水管等等都是佛山数一数二的产业!

十、地方文化产业如何推动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

今天的消息还是蛮多的,主要分三个方面,首先是余杭区文化中心,接着是余杭图书馆,最后是余杭区文化馆。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余杭区文化中心包括了余杭区文化馆,也包括了余杭区图书馆!

关注WX公众号:云城二十年,更快更全余杭区、云城消息等你解锁哟!

1、余杭区文化中心。

2022年年底前,余杭区文化中心将建成,位置在余杭区瓶窑镇,分区后,余杭区的各部门主要在三个地方办公,分别是五常、仓前、瓶窑!

为什么要将部分部门放到瓶窑?为什么余杭区文化中心优先建在瓶窑?难道是云城的土地不够吗?当然不是,个人认为主要是为了将瓶窑发展起来,带动西北四镇!说得难听点:良渚、余杭两个组团弄得那么好,总不能让西北五个镇喝西北风吧!

其实我个人不止一次提出对于瓶窑新城的看好,就算地铁四期可能无法真正到达瓶窑核心区,但我依旧看好瓶窑,在咱们国家,跟着天走,永远不会错!切记啊!朋友们!

余杭区文化中心包涵了余杭区文化馆、余杭区图书馆,也就是说余杭区文化馆和余杭区图书馆在年底会在瓶窑开馆!

2、2025年余杭区文化馆和余杭区图书馆。

余杭区文化馆将于2022年底前开工建设,位置在未来科技城,也就是未来科技城文化中心(五馆一中心)。届时,余杭区文化馆与余杭区图书馆将搬至未来科技城新建成的新馆内。

总结:2022年年底,余杭区文化馆与余杭区图书馆会在瓶窑镇的余杭区文化中心开馆!2025年年底,余杭区文化馆与余杭区图书馆将搬迁至未来科技城!

关注WX公众号:云城二十年,更快更全余杭区、云城消息等你解锁哟!

感觉不错,赞哦! ()
下次努力,加油! ()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