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甜的葡萄
一、最甜的葡萄
在乌鲁木齐,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一辆木板车,上面放着葡萄,杏,油桃,蟠桃等水果,这样的福利也是新疆夏天独有的,瓜果遍地,太多太甜太好吃!
回到乌鲁木齐的第二天,我就迫不及待跑到街上买来1公斤葡萄,现在正好是葡萄大量上市的时间,8元钱1公斤,太便宜了,这边买东西论公斤。
我对葡萄的喜欢也是从小生活在大量甜葡萄环境里的缘故。过去,每年夏季,父母单位分西瓜,还分葡萄。去北京上学期间,到现在在山东定居后,所吃到葡萄都不如新疆葡萄甜。我这舌头一定是小时候被这里甜葡萄宠坏了,甜度上去了,一般地方的葡萄真不入法眼!
大家都知道吐鲁番葡萄是最甜的。的确如此。《舌尖上中国》上就曾介绍过吐鲁番葡萄沟的葡萄最正宗,葡萄收获季,满树上绿色珍珠般葡萄果,紧实饱满簇拥在一起,一串又一串,累累悬垂,带来无限遐想。在阳光照耀的葡萄架下,一位维吾尔姑娘拿着剪刀正剪着一串串葡萄,脸上透着丰收的喜悦。看着这样画面,我忍不住口舌生津,不时咽口水。
记得古书中形容葡萄的诗句,“成熟之时,子实逼侧,星编珠聚。”我感觉简洁又贴切,是葡萄紧实密集之最具形象的比喻了!
吐鲁番因为光照时间长,温差大,干燥等气候条件,使得其葡萄有着独有的高甜度。
这种葡萄皮薄,果粒小而均匀,无籽,果皮黄绿色,包裹紧实,内部汁水密甜汁多,放一颗在嘴里,双齿轻阖之下,甘美的浆液溢满口舌,连皮带肉一起进肚。余韵未消,甜味犹在,使人忍不住长舒一口气,仿佛生活在这一刻得到升华。
吐鲁番葡萄是新疆水果的明星。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唱的吐鲁番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我的心儿也醉了!
吐鲁番的葡萄在凉房里自然通风状态下,晾干一段时间,成为家喻户晓好吃的葡萄干。全国各地干果店里都能看见它的身影。
吐鲁番葡萄干是绿得起皱的小长颗粒,时而蒙上一层灰土,吃得时候最好用水冲洗一下。当地人过年时摆盘必备。到饭店吃饭时,桌子上也会摆上一盘葡萄干。比较有名的手抓饭,里面也放葡萄干。我也是经常买点葡萄干作为零食,过过瘾!
除了黄绿色的葡萄,这里还有黑加仑葡萄,马奶子葡萄,玫瑰香等十几种品种。黑加仑葡萄个头小,皮是黑紫色,无籽,甜度也很高,晾干后成为黑加仑葡萄干,也很著名。马奶子葡萄是长椭圆形,里面有籽,甜度不如小头的葡萄,但也甜,也能做成葡萄干。
我每次从新疆回山东,不辞辛苦都带一大箱子鲜葡萄,或冬季带一些葡萄干。而外地旅游回去的人们,带点鲜葡萄也是最开心的礼物。
葡萄,据说是张骞西汉年间从西域引入中原。葡萄在当时是珍果,普通人难以吃到正宗的吐鲁番葡萄。因为不能大面积的种植。中原内陆地区与中亚的水土气候相差太大,种植不易,也不能保持原有的品质。这就是水土不服,葡萄不甜的缘故。同样葡萄品种拿到内地去种,结果形状差点,甜度差远了。
前几年,我在山东吃过外形跟吐鲁番葡萄一样的当地产的葡萄,微甜,带酸头,一点都不好吃。这葡萄移种到外地,少了天然气候的照顾,就不出那个甜味。所以,新疆葡萄,原产地正宗标识的葡萄,就是地地道道的吐鲁番无核白葡萄了。
我现在在山东吃到得葡萄都是大泽山葡萄品种,紫色厚皮内有籽,味道甜中带酸。当地的这个品种吃得就是甜酸的味道。外皮有白霜。吃得时候先扒去皮,吃里面的肉,吃习惯了,也蛮好吃的!
这些天在老家,每天都买一些葡萄,洗干净,放在大碗里,一边吃一边看电视,可以抓一把葡萄放在嘴里,大块朵颐之痛快,实在爽,实在过瘾。
如果喜欢凉爽点,可以将葡萄洗干净后放冰箱,然后再拿出来吃,也是超好吃的。
判断葡萄好吃不好吃的标准,对我来说就是甜。而吃了新疆无核白葡萄,你就再也忘不了了,这一串串葡萄,之甜,之诱惑,之吸引,之痛快,是口舌之福气。写文所传达的意思太单薄,它们的甜度超出文字所表示的,更超出我们的想象。
中古西域余韵,新疆葡萄岿然独存。这充满着葡萄味的风,始终吹拂了这里人们的心,最终也吹拂了天下人的心!
二、湖南的吐鲁番是哪个城市?
湖南的吐鲁番在怀化中方县南部的桐木镇大松坡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生态村”、“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葡萄种植面积4200亩,是珍珠葡萄核心种植区,享有“中国南方葡萄沟”和“湖南西部吐鲁番”之美称。
吐鲁番并不是湖南的城市,吐鲁番是新疆的城市,吐鲁番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
三、新疆吐鲁番盆地是不是四季常青
不是。
吐鲁番盆地(Turpan Basin)是新疆天山东部南坡的一个山间盆地,范围以吐鲁番市为主。“吐鲁番”是维吾尔语“低地”的意思。它是一个典型的地堑盆地,也是中国地势最低(-154.31米)和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大部分地面在海拔500米以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营造防护林和加强灌溉管理,风沙已初步控制,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盆地简介
吐鲁番盆地四周为山地环绕,吐鲁番盆地位于(90E°、43N°)附近,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一段,高度都在3500~4000米之间。其中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南部的觉罗塔格山,一般在1500米以下。而紧邻盆地南部山麓的最低部分的艾丁湖面却低于海面154米,是中国最低的洼地。
如果以周围山脊线为界,面积50140平方千米,其中低于海平面以下的面积有4050平方千米,艾丁湖洼地低于海平面154米,是中国大陆的最低处,盆地边缘群山环抱,最高的博格达峰终年积雪。
盆地中部低于海平面的约占4000平方千米,艾丁湖面-154米,湖底-161米。盆地中部有二列东西向低山,北为火焰山,低于900米;南为觉罗塔格山,约1000~1500米;两者之间为绿洲。
火焰山以此为天山南麓冲积扇,多砾石戈壁,地下水丰富,坎儿井(地下引水渠道)从此开始引水。盆地降水稀少,平均年降水吐鲁番城16.4毫米,托克逊城6.9毫米,北部山地300~400毫米,高峰有积雪,为盆地主要灌溉水源, 故盆地三个主要绿洲(吐鲁番、鄯善、托克逊)均位於接近水源的中部偏北。
为提高水源利用效益,大多采用坎儿井灌溉。盆地光热资源丰富,年日照逾3000小时,大于或等于10℃年积温5000℃上下;夏季炎热,6~8月份均温38℃以上。
吐鲁番市郊极端最高气温曾达49.6℃(1975年7月13日吐鲁番机场所测)。 光热丰富,所产葡萄、甜瓜、长绒棉等为著名产品,蚕桑也宜发展。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兰(州)新(疆)铁路通过盆地,南疆铁路起于吐鲁番,已通车至库尔勒。
地质地貌
吐鲁番地区是天山东部的一个东西横置的形如橄榄状的山间盆地,四面环山。 盆地西起阿拉山沟口,东至七角井峡谷西口,东西长245公里;北部为博格达山山麓;南抵库鲁塔格山,南北宽约75公里。
这里发现了远古时期的鱼类和恐龙化石,证明这里曾是一片大海,由于地壳运动,逐渐变为陆地,盆地开始形成。
吐鲁番盆地经历了地质年代的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第四纪,是一个逐渐凹陷的古老盆地,特别是在距今3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期间,盆地北缘的博格达山急剧上升,而盆地南北缘的库鲁克塔格山上升幅度较小,两山之间断裂陷落,最终形成了北高南低、西宽东窄的不对称盆地。中部有火焰山和博尔托乌拉山余脉横穿境内,把本地区分成南、北两半。
盆底艾丁湖水面,低于海平面154米,是中国最低的盆地,在世界上也仅次于低于海平面391米的约旦死海,为世界第二低地。鸟瞰吐鲁番盆地,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以艾丁湖为中心,呈环状分布的地形,由三个环带组成。
最外一环由高山雪岭组成,北面横亘着博格达山,高耸入云,终年白雪皑皑;南边有库鲁塔格山;西面有喀拉乌成山;东南有库姆塔格山;可谓四面群山环抱。
盆地中环是长期以来山岭风化剥蚀,由流水搬运下来的戈壁砾石带。盆地的第三环带是最具生命力的、诱人的绿洲平原带。
这里大部分属于山倾斜平原,堆积着大面积细土质冲积物,因火焰山横卧在盆地中央,使潜水位抬高,在山体的南北缘形成一个溢出带,造就了南、北两部分绿洲,成为吐鲁番盆地各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基础。吐鲁番盆地山区面积为9850平方公里,平原面积为59863平方公里。
吐鲁番盆地气候极度干旱,雨水极少,水流自然移运物的能力极差,故盆地中堆积物极其微小,这是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在第四次新构造运动中,盆地中部又形成了一条由东向西的火焰山,由于这座低山的阻隔作用,从天山被流水携带下来的风化物质只能在山北积累,而山南就受到了保护,避免了堆积,因而长期以来得以保持在海平面以下的地势。
吐鲁番盆地的地势特殊,四周环山,其北面的博格达山的主峰海拔达5445米,而盆地中的艾丁湖面海拔-154米,在这样短的水平距离内,高差竟达5600米,堪称自然界中的一绝。
气候特征
吐鲁番盆地属大陆荒漠性气候,干旱炎热,年降水量约16毫米,蒸发量高达3000毫米,夏季最高气温有过49.6℃的纪录,6~8月平均最高气温都在38℃以上。中午的沙面温度,最高达82.3℃,因此这里自古有“火洲”之称。
日照时间长,全年约3200小时,无霜期210天左右。由于盆地气压低,吸引气流流入,这里也是中国有名的“风库”。达坂城吹下的春季风暴,每秒达50米,七角井吹下的大风,曾吹翻过车辆。
吐鲁番盆地属于独特的暖温带干旱荒漠气候。主要特点是:干燥、高温、多风。盆地内,年日照时数长;蒸发量大;降水量少但局地性强。火焰山以南夏季漫长而酷热,冬少严寒,风小雪少。春季升温迅速而不稳定,干燥少雨,风多力强。秋季秋高气爽,降温迅速,温差大。与山南相比火焰山以北四季分明,冬多严寒,夏少酷热,降水量偏多。春、秋两季较山南长半个月。
盆地的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其水源主要是天山的冰雪融水。冰雪融水在通过地下粗砂砾层向盆地渗透过程中,被火焰山所截,在山间沟谷呈泉涌出地面,并汇成河流。河流两岸田园苍翠,风景秀丽,盛产瓜果,最著名的水果品种是无核白葡萄和哈密瓜。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千米处的葡萄沟久
火焰山
负盛名。该沟长7千米,宽约2千米,横穿火陷山,东西两侧山峰对峙,沟内泉水欢流,果树丛生,清爽宜人。一行行参天白杨郁郁葱葱,满沟满坡的葡萄架层层叠叠,一串串葡萄如翡翠般嫩绿,晶莹夺目,被誉为“中国的绿珍珠”。
吐鲁番盆地夏季之热,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因为气候特别干旱,天上没有云彩阻挡强烈阳光热量,地面没有水分蒸发消耗热量,所以阳光热量得以全力用来升高气温;第二是吐鲁番的盆地地形,白天阳光热量不易向外散发。第三是这里海拔低,在海平面附近,是中国内陆干旱地区最低的地方。海拔越低则气温越高,平均每低100米上升0.6℃。
降水量
吐鲁番是中国降水最少最干旱的地方,也是世界上干旱少雨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16.4毫米,且分布不均,季节差异大,持续性降水少、多属于间歇性。山区多于盆地,山北多于山南,由北向南逐渐减少,且愈南愈少;无降水日数较长。同时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山北最多的年份可达76.8毫米(鄯善 1998年),最少的年份仅有12.6毫米(鄯善1985年);山南降水最多的年份可达33.4毫米(吐鲁番1998年),最少的年份仅有4.3毫米(吐鲁番1976年)。全年降水量以夏季最多,春季次之。
日照和蒸发
吐鲁番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光能丰富,年平均总辐射量5938.3兆焦耳/平方米,最多年6397.0兆焦耳/平方米,最少年5648.2 兆焦耳/平方米,年中最大值出现在7月,为680.3-800.2兆焦耳/平方米,春季大于秋季。全年总日照时数平均为3056.4小时,年总日照时数最多达3349.6小时,最少2829.7小时,年日照百分率69%。
吐鲁番气候干燥,蒸发能力强,平均蒸发量为2837.8毫米;蒸发量的变化特点为:由北向南逐渐增大,且全年以春末和夏季蒸发量最为旺盛,4-8月蒸发量占全年的75%以上。
吐鲁番盆地四周环山,中间低凹,地表辐射的热量不易散发,是中国著名的干热区,历史上极端高温达47.8℃。盆地内干燥少雨,全年日照时数3200小时,年均降水量16毫米,年蒸发能力达2539.4毫米以上,无霜期达210天。境内有三十里风区和百里风区,素有“风库”之称。
优越的光热条件和独特的气候,使这里盛产葡萄、哈密瓜、反季节蔬菜等经济作物,是名副其实的“瓜果之乡”。
矿产资源
吐鲁番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68种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黄金、铁、铜、芒硝、花岗岩、钾硝石、钠硝石、膨润土等矿产储量大、品位高,极具开发价值和潜力。其中:煤炭预测储量5651亿吨,沙尔湖和艾丁湖均属预测储量在1000亿吨以上的特大型整装煤田;石油总资源量为15.8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为3650亿立方米;铁矿探明储量3.5亿吨,居新疆前列,保有储量2.3亿吨;钾(钠)硝石探明储量2.2亿吨,为世界第一大钾(钠)硝石资源地;花岗岩储量大、成色好,保有储量817.9万立方米,“鄯善红”已成为中国名牌产品;蒙皂石矿是中国唯一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矿床;膨润土储量居新疆第二位,且为中国为数不多的钠基膨润土。
风资源
风也是吐鲁番重要的自然特征之一,一年中大风发生的时间在3--10月,其中以3-6月最为强烈,特别是5月最多,风向主要是西北风。吐鲁番地势高低悬殊,受热面积大,温度振幅大,从而导致了多风天气的产生。大风主要受地方性和大天气系统的影响,前者风力一般在10级以下,持续时间较短,危害较轻;后者来势凶猛,维持时间长,风力在10级以上,危害严重。吐鲁番风能资源丰富,托克逊气象站统计出现阵风6级以上大风(风速≥17.0米/秒)日数,年平均80.3天,最多年1985年为127天,最小年1997年35天。特别是吐鲁番的风口,风能资源更加丰富,如达板城至托克逊长约一百公里,宽十多公里的白杨河谷,狭管效应显著,加之盆地内外强大的气压梯度,素有风库 之称。因此,吐鲁番拥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成本低、无污染的风能资源,具有实际开发应用潜力。
葡萄
在新疆,特别是在沙漠、戈壁地带,水是生命的源泉。坎儿井的流水使吐鲁番这块土地充满生机。这里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热量。
吐鲁番的葡萄品质优良,特别是无核白葡萄,汁多、味美,晶莹鲜嫩,营养丰富,是葡萄中的珍品。吐鲁番具有悠久的酿酒历史,这里酿造的葡萄酒一向作为贡品,不远万里,送到中原,博得了不同一般的称誉。唐代名将侯君集征服高昌后,带回了那里酿酒的工艺。李世民对此十分高兴,略加改造,酿制了八种成色的名酒,朝廷官员品尝后,赞不绝口。 丰富,利于植物生长;昼夜温差大,异化作用弱,因而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