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莲蜜和榴莲蜜的区别?
一、榴莲蜜和榴莲蜜的区别?
榴莲蜜和榴莲是两种不同属类的水果,榴莲蜜的外形和菠萝蜜类似,但是味道和榴莲相近,所以被称为榴莲蜜。榴莲蜜的口感比较清脆,果肉是呈瓣状的,而榴莲的味道是比较浓的,口感是比较细腻的。
二、菠萝蜜和榴莲哪个好吃?
菠萝蜜富含糖类、B族维生素、维生素C、钙、锌、铁等有益成分,有“热带水果皇后”之称,在隋唐时从印度传入中国。榴莲原产自马来西亚,盛产于泰国,含有丰富的糖类、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钙、铁、磷等多种营养素,被称作“水果之王”。
三、榴莲蜜热量?
热量147大卡
吃法
1
冷冻后的榴莲蜜,吃起来味道和冰冻奶酪一样,巨好吃;将榴莲蜜的果肉打碎做成冰激凌,那你就有口福了;榴莲蜜果肉搅烂做水果沙拉也很好吃;吃过的榴莲蜜果核不要扔掉,洗干净后和排骨、母鸡等一起炖汤,营养价值高,脆一点的像菱角味道,粉一点的像山药味道也好极了!
2
直接吃。首先找一个地方划一刀,不用划透,慢慢扒开,然后使用一次性塑料薄膜手套,这样可以避免汁液粘在手上,只要稍微用力一整串果肉就拔出来了。
3
炖排骨。榴莲蜜果实可以和排骨一起炖,果实经过高压锅烹煮之后,去掉外皮,吃起来有点儿像板栗,微微发甜,又混合了排骨的肉味,入口感觉不错。
四、榴莲蜜与榴莲的区别?
1、科目不同:
榴莲蜜是桑科木菠萝属植物界;
榴莲,是一种锦葵目、木棉科巨型的热带常绿乔木;
2、形状不同:
榴莲蜜:果形、外皮及植株等特性均与波罗蜜相似,果形则较波罗蜜为小 (0.7 ~ 4.9 Kg/果),皮较薄,因此又名小波罗蜜。
榴莲:叶片长圆,顶端较尖,聚伞花序,花色淡黄,果实足球大小,果皮坚实,密生三角形刺,果肉是由假种皮的肉包组成,肉色淡黄,粘性多汁是一种极具经济价值的水果。
3、分布区域不同:
榴莲蜜: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
榴莲:东南亚
4、大小不同:
成熟的榴莲蜜体型较大
成熟的榴莲相比于榴莲蜜小的多
榴莲蜜的果形、外皮及植株等特性均与菠萝蜜相似,果形则较菠萝蜜为小,皮较薄。成熟的榴莲蜜每个约有4至8斤重,能取代菠萝蜜果实过大 (超过 20 公斤以上,不利小家庭消费),以及取食不便的缺点。榴莲蜜果肉柔软芬芳,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每棵果树年平均可挂果80余个。
五、榴莲百香果有榴莲味吗?
榴莲的臭味基本掩盖不住,百香果根本盖不住它的臭
六、榴莲蜜什么味道,榴莲蜜是这个样吗?
榴莲蜜的味道丰富甜美。
榴莲蜜是从新鲜的榴莲果实中提炼出来的,具有榴莲的香气和味道,但去掉了榴莲的味道中较为刺激的成分。
榴莲蜜本身甜度很高,口感顺滑细腻,具有很好的口感。
榴莲蜜在很多国家都有很高的人气,可以用于制作食品和甜点,如蛋糕、面包等,也可以直接涂抹在面包、饼干或者面包干上食用。
此外,榴莲蜜还可以用作烹饪佐料,用于烹制甜品或者肉类食品,有着独特的味道和口感。
七、榴莲蜜怎么吃?
榴莲蜜因为果形、外皮及植株等特性均与波罗蜜相似,叫小菠萝蜜,又因其带有似榴莲般的气味,故又名为榴莲蜜。榴莲蜜与菠萝蜜十分相似,唯一的区别就是会有少许榴莲的气味,我们完全可以仿造“湿包”菠萝蜜的吃法。直接吃没有一个较好的词来形容,姑且就叫手拿法,意思就是直接用手拔来吃。首先找一个地方划一刀,不用划透,慢慢扒开,然后使用一次性塑料薄膜手套,这样可以避免汁液粘在手上,只要稍微用力一整串果肉就拔出来了。炖排骨榴莲蜜果实可以和排骨一起炖,果实经过高压锅烹煮之后,去掉外皮,吃起来有点儿像板栗,微微发甜,又混合了排骨的肉味,入口感觉不错。
八、榴莲蜜扦插技术?
用枝梢大约15cm长,直径如筷子般大小,要有数片叶子及芽体,每片需剪去三分之二,以防止水分蒸发。枝梢向下的一端斜削或从下而上叉剪1厘米,涂上一层荷尔蒙生根剂,插入潮湿的沙杯中,置于光照弱的温室里,浇水,经七、八个星期后如果叶片不会脱落,幼根生长,便可移植于塑胶袋内。
九、榴莲蜜种植距离?
榴莲蜜种植规格可采用株距5-6m,行距6m。平地和土壤肥力较好的园地宜疏植,坡度较大的园地可适当缩小株间距。
种植穴长×宽×深为80cm×80cm×60cm。挖穴时将表土和底土分开,回填时混以秸秆、人畜粪尿和绿肥等有机肥及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每穴施有机肥30-40kg,磷肥1.0-2.0kg,石灰0.5-1.0kg。绿肥、秸秆和石灰等置于植穴的下层,人畜粪尿、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置于中层,表土置于植穴的上层。定植前1个月完成种植穴准备工作。种植时在树苗周围做成直径1.0m左右的树盘,要淋足定根水,并覆盖保湿和抑制杂草生长。
十、榴莲蜜嫁接技术?
榴莲蜜又名小菠萝蜜,为桑科木菠萝属植物,属于典型的热带特色果树,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及马来西亚,特别是在苏门答腊及婆罗洲一带广为种植。
采用芽接法进行嫁接育苗,以本地菠萝蜜实生苗为砧木。每年 8—10 月进行,此时气温较高,树液流通,接穗与砧木都易剥皮。芽接具体步骤如下。
(1) 排胶乳。在砧木离地面 10 ~ 20 厘米的茎段选光滑处开芽接位,在芽接位上方横切 1 刀,深达木质部,让胶乳流出,湿布抹干排出的胶乳。
(2) 切砧木。排胶线下开 1 个宽 0. 6 ~ 0. 8 厘米、长2. 0~2. 5 厘米的长方形口,深达木质部,再在顶端横切 1刀,形成长方形接口,用刀尖挑去切口并留一小段砧木皮。
(3) 取芽片。在接穗上选取健康芽眼,切取略小于砧木接口的芽片,芽片必须完好无损,未被挤压。
(4) 接合与包扎。将剥好的芽片快速贴紧砧木切口,上端与砧木切口对接,下端插入留下的砧木皮内; 用透明嫁接膜自下而上一圈一圈缠紧,圈与圈之间重叠 1/3 左右,绑扎紧密并打结。
(5) 解绑与剪砧。芽接后 20 天左右,如芽片保持青绿色,说明接口愈合良好,可以解绑,解绑后 1 周左右芽片仍保持青绿,可在接口上方 5~10 厘米处剪砧。此后注意检查,随时抹除砧芽,促使接穗芽萌动与健康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