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相对性状、性状分离的概念是什么?
一、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相对性状、性状分离的概念是什么?
显性性状是指杂种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显性性状是指杂种子一代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型。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子二代表现出显性性状和隐形性转的个体。
二、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特点?
一、生物学名词
在遗传学上,把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杂交一代所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把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称为隐性性状,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通常用小写字母表示。
二、孟德尔的杂交试验
1 、他在草坪上种了不同的纯种豌豆,左为高豌豆,右为矮豌豆。
2 、他把矮豌豆的花粉授给高豌豆(或相反)。
3 、他通过杂交获得种子。
4 、杂交后的种子都是高的。
孟德尔又把杂交高豌豆的种子种下去,结果发现长成的植株有高有矮,不过矮的要少得多。他还做了黄豌豆和绿豌豆、光滑种子和皱皮种子等的杂交试验,多取得了类似的结果。
三、结论
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形性状之分。
2、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形性状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有DD或Dd两种。
3.基因组成是Dd的,虽然d(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隐性基因)并没有受D(显性基因)的影响,还是会遗传下去。
三、初生性状原始性状的花?
(X植物的各种性状中,辐射对称的花是原始的。
四、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口诀?
看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口诀
一个基因有隐性和显性,可以使用以下顺口溜来记忆:
顺口溜1:
显性表现你看见,隐性藏在基因里。
表型是显性,基因型需分析。
顺口溜2:
显性在外,隐性在里。
表型有颜色,基因型有理。
以上两个顺口溜都强调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特征,表明显性表现在外,而隐性隐藏在基因内部。在表型上,显性和隐性的差异很明显,但在基因型上需要进一步分析才能确定。
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对比?
从概念上来理解,显性性状就是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隐性性状就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区别?
1、定义区分:
显性性状: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为杂合体,相应的等位基因中其中一个对表现出的性状有明显影响,另一个则暂时不表现。表现出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当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未出现的一个亲本性状。
2、判断方法:
(1)定义法
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隐而未现的另一种性状叫隐性性状。在应用定义法判断时,一定要满足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都是纯种这个条件。
(2)性状分离法:
某一性状的个体自交,或具有相同性状的一对亲本杂交,子二代既出现了与亲本相同的性状,又出现了一种不同于亲本的新性状,这种现象叫性状分离,与亲本相同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且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
(3)性状分离比法
由基因的分离定律得知,在性状分离现象中,子代显性和隐性性状的分离比应为3∶1,故在子代3∶1的性状分离比中,占3/4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占1/4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七、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区别?
质量性状是指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型之间不存在连续性的数量变化,而呈现质的中断性变化的那些性状。它由少数起决定作用的遗传基因所支配,如鸡羽的芦花斑纹和非芦花斑纹、水稻的粳与糯、角的有无、毛色、血型、遗传缺陷和遗传疾病等都属于质量性状,这类性状在表面上都显示质的差别。质量性状的差别可以比较容易地由分离定律和连锁定律来分析。
数量性状是另一类性状差异,这些性状的差异呈连续状态,界限不清楚,不易分类。动植物的许多重要经济性状都是数量性状,如作物的产量、成熟期,奶牛的泌乳量,棉花的纤维长度、细度等等。
八、simm的特征描述?
单列直插式内存模块(single in-line memory module,缩写SIMM)
是一种在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后期在计算机中使用的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的内存模块。它与现今最常见的双列直插式内存模块(DIMM)不同之处在于,SIMM模块两侧的触点是冗余的。SIMM根据JEDECJESD-21C标准进行了标准化。
九、分辨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方法?
1.无中生有:亲代性状相同,子代性状不同,出现性状分离,分离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如父母都是双眼皮,子代中出现单眼皮,那么单眼皮就是隐性性状,双眼皮就是显性性状。
2.凭空消失:亲代性状不同,子代性状相同,隐藏了一种性状,隐藏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如父母一方单眼皮,一方双眼皮,子女都是双眼皮,那么单眼皮就是隐性性状。
3.根据性状分离比判断:亲代性状相同,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是3:1,占3份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占1份的是隐性性状。如亲代豌豆都是高茎,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并且高茎与矮茎之比是3:1,那么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
十、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性状(baitraits)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有的是行为方式(如狗的攻击性,服从性),等等。在孟德尔以后的遗传学中把作为表型的显示的各种遗传性质称为性状。
相对性状(relative character)是指同种生物在单位性状上常有着各种不同的表现,遗传学中把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所属学科为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学。
扩展资料:
《遗传学名词》第二版对“性状”、“单位性状”、“相对性状”的释义:
性状(character):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
单位性状(unit character):孟德尔在研究豌豆等植物的性状遗传时,把植株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样区分开来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豌豆的花色、种子形状、子叶颜色、豆荚形状、豆荚(未成熟的)颜色、花序着生部位和株高等性状,就是7个不同的单位性状。
相对性状(relative character):由一对等位基因所决定并有明显差异的性状。如豌豆的形状呈圆形或皱缩。豌豆的花色有白色和红色,绵羊的毛色有白毛与黑毛、小麦的抗锈病与易染锈病、大麦的耐旱性与非耐旱性等都属于一对相对的不同表现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