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端水果 > 沙棘 > 正文

非侵染性植物病害类型?

2024-09-12 01:05:08  来源:网络   热度:

一、非侵染性植物病害类型?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又称生理性病害或非传染性病害,其原因主要是营养失调、水分失调、温度不适、有害物质等。

    由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非生物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植物病害。又称生理性病害。因不能传染,也称非传染性病害。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因有很多,主要可归为营养失调、水分失调、温度不适、有害物质等。 

    (1)营养失调 

    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氮磷钾等16种营养元素,当营养元素缺乏时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就会生病,表现为缺素症。缺硼、磷、镁容易引起空洞果,缺钙可引起脐腐病,诱发大白菜干烧心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锰,病株幼嫩内叶边缘褪绿凋零,后变为淡褐色、干枯、向内翻卷。

    病株生长不良,严重的不能包心或包心不实。轻病株可以包心,外观正常,但切开叶球可见内叶边缘黄化、干枯,有的叶片呈淡褐色干腐,没有臭味,入窖后易腐烂。

    (2)水分失调 

    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对营养的吸收和运输,都必须有水分才能进行,水分在调节植物体温上也起着重要作用。当植物吸水不足时,营养生长受到限制,叶面积减小,花的发育也受到影响,缺水严重时,植株萎蔫,蒸腾作用减弱或停止,气孔关闭,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运行,生长量降低,下部叶片变黄、变红,叶缘枯焦,造成落叶,落花或落果,甚至整株凋萎枯死。 

    水分过多,会影响*温的升高和*壤的通气性,使植物根系活力减弱,引起烂根,植株生长缓慢,下部叶片变黄、变红,造成落叶,落花或落果,严重时,导致植株株枯死。 

    水分供应不均或变化剧烈时,对植株也会造成伤害。如在黄瓜果实生长期,水分供应不均,可形成各种畸形瓜;水分供应先匮乏后充足,可引起根菜类、甘蓝及番茄等果实开裂;前期水分充足后期干旱可使番茄发生脐腐病。 

    (3)温度不适 

    植物的生长发育都有它特定的温度范围,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超过了他的适应范围,植物代谢过程将受到阻碍,就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就会生病,不同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不同,使其生病的温度也不尽相同。 

    高温可使光合作用迅速下降,呼吸作用上升,碳水化合物积累减少,使植物生长减慢,有时会使植物矮化或提早成熟。

    低温对植物危害也很大。轻者产生冷害,植物生长减慢,叶缘及叶肉变黄,授粉不良,造成大量落花、落果和畸形果。比如番茄长时间处于15度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果实小,果皮硬,果肉心室与皮层分离、中空,番茄成熟也不着色。低温严重时,也就是0度以下,可使植物细胞内含物结冰,细胞间隙脱水,导致细胞及组织死亡。如晚秋的早霜、春天的晚霜,冬季的异常低温,都可能使植株的幼芽、花芽、叶片等器官组织受冻死亡。 

    低温可引起瓜类等作物幼苗沤根病。若低温长期低于12度,*壤湿度又过大,黄瓜、西瓜、茄子等幼苗就会发病,病苗根部表皮呈锈褐色,逐渐腐烂,不长新根,叶缘变黄,后逐渐焦枯,生长缓慢,严重时几乎停止生长,最后萎蔫枯死。 

    (4)有害物质 

    空气、*壤和植物表面的有害物质,可使植物中毒而发病。化工厂、电厂、砖瓦厂等工厂烟囱中排出的有毒物质常造成大气污染,这些都可使植物受害,使用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时,若选用种类不当、施用方法不合理、使用时期不适宜、施用浓度过高,或喷施的除草剂随风吹到临近田地的敏感作物上,都可能使植物细胞、组织死亡,在叶片等部位形成不规则坏死斑,甚至全叶枯焦。

    喷施矮壮素、多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防止植物徒长,促进生殖生长,但若施用浓度过高,植株则生长缓慢,明显矮小,叶色浓绿,果实膨大受阻,产量降低,低浓度的24-D对防止茄瓜类蔬菜落花落果,促进果实膨大有明显作用,但若喷洒到叶片上,则是新生叶变细、弯曲、叶色加深,叶片增厚,植物几乎停止生长,严重的长达几个月不长新叶。 

    水质及*壤污染也可对植物造成严重伤害。从工厂排出的废水、*壤中残留的除草剂等农药以及石油、重金属等污染物,可抑制植物根系生长,影响水分吸收,导致叶片褪绿,严重时植株枯死。

二、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特点?

侵染性病害病: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在特定的品种或环境条件下,病害轻重不一;在病株的表面或内部可以发现其病原生物体存在(病征),它们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特征。   非侵染性病害:从病植物上看不到任何病征,也分离不到病原物。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的病害;没有逐步传染扩散的现象。

三、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侵染循环?

侵染循环是指病原菌在植物一个生长季节引起第一次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第一次发病的整个过程。

病原菌种类不同,其越冬越夏场所和方式不也不同

四、在田间如何区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在田间区分侵染性与非侵染性病害时,主要是看田间有无发病中心、病部有无病征等。

侵染性病害在田间常分散发生,除病毒病、线虫病外,一般都有病征,而且有明显的发病中心。非侵染性病害在田间的分布一般比较均匀,而且成片发生,没有病征,也没有发病中心。

五、什么是病害侵染循环?

病害循环是指侵染性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病原物的越冬、越夏、病原物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物传播(气流、雨水、昆虫和其他动物)到病原休眠过冬整个过程。

六、侵染病害的特点?

侵染性病害病: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在特定的品种或环境条件下,病害轻重不一;在病株的表面或内部可以发现其病原生物体存在(病征),它们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特征。   非侵染性病害:从病植物上看不到任何病征,也分离不到病原物。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的病害;没有逐步传染扩散的现象。

七、如何确定侵染性病害?

水果采收后在贮运中由于病原微生物的侵染而引起水果腐败与品质下降的都称为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的种类常以病原菌感染后在植株上所表现的症状来区分,有干腐、软腐、各种变色斑、组织肿大或坏死、器官破坏或表面粗糙等等。

八、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有什么样的关系?

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关系密切。

非侵染性病害可能诱发或加重侵染性病害的发生。非侵染性病害使植物抗病性降低,利于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苹果在发生冻害后,常导致腐烂病大发生,先旱后涝导致苹果裂果后常发生霉烂病、霉心病;早春西葫芦受低温或冻害后,极易发生花腐病或果腐病;辣椒果实发生了日烧伤,病部极易继发炭疸病。同样,侵染性病害也能诱发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侵染性病害削弱植物对非侵染性病害的抵抗力。植物发生根癌病、根结线虫病后易导致因水分、营养缺乏而死亡;辣椒严重发生炭疽病、疮痂病或病毒病时,辣椒植株大量叶片早期脱落,果实直接暴露在强光之下,使果实表皮灼伤而发生日烧病;秋茬番茄早疫病严重发生,可使叶片长满病斑,而削弱果实的抗寒力,使果实易受霜害或冻害。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严重地干扰了植物生长的顺利进行,在导致植物产品质量下降的同时,也导致产量的降低。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栽培制度和措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复种指数的提高,保护地栽培面积的扩大,农作物生存的环境的人工化,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日益突出的农业环境污染,使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变坏,导致非侵染性病害种类增多,发病面积扩大。据国家科委全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1994)统计,我国从1951—1990年的40年中,每年平均有4000万~4666.7万hm2遭受旱、涝、雹、冻等危害,粮食减产2000万t,受灾人口达2亿多。对非侵染性病害的研究,不仅可以为此类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减少经济损失,对社会和经济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以为揭示植物和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九、什么是非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能互相传染,有侵染过程,又称为传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是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不能互相传染,没有侵染过程,又称为生理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的非生物因素有营养物质的缺乏或过多(小叶病、黄叶病、缩果病、芽枯病、粗皮病等)、水分供应失调(旱害或涝灾)、温度的过高或过低(日烧或冻害)、日照的不足或过强,气、水、土壤中有毒物质的毒害、农药的药害等等。

传染性病害的病原生物有真菌、细菌、病毒(含类病毒)、类菌原体、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多种。

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必须要病原、感病植物、环境条件三者均具有时才能发生。二者的区别见表7-1。表7-1 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的区别

十、如何区别植物病毒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病毒病害是一种传染性病害,可以通过各种刺吸性昆虫进行传播。而非传染性病害主要是由于异常的自然环境造成的,不能传染,一般整体表现比较均匀。

感觉不错,赞哦! ()
下次努力,加油! ()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