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吃荔枝的故事,具体
杨贵妃吃荔枝的故事,具体
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出生在四川(籍贯山西),从小就喜欢吃川东的荔枝。到后来,她发现广西广东的荔枝口味更好,朝廷每年便专门安排岭南地区进贡上好的荔枝供贵妃享用。
由于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自然会尽力满足她的偏好。吃荔枝,而且要吃新鲜荔枝――这个重要的问题也就摆上了台面。当时从盛产荔枝的岭南到长安,路程在大约2100多公里以上。
荔枝不容易保存,在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唐代,靠飞马从南方传送荔枝到长安是多么的困难。但是为了讨好杨贵妃的欢心,唐玄宗还是令人骑上快马,从岭南七天七夜,以接力的方式,从千里之外运送荔枝到长安,以供杨贵妃享用。
扩展资料
杨玉环于开元七年(719年)农历六月初一生于宦门世家,高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叔父杨玄d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蜀州度过的。
开元十七年,10岁左右的杨玉环因父亲去世,被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d家。
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描述其为: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宜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十分恩爱。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逝世,李瑁的母亲武惠妃是玄宗最为宠爱的妃子,在宫中的礼遇等同于皇后。玄宗因此郁郁寡欢,当时后宫数千,无可意者,有人进言杨玉环“姿质天挺,宜充掖廷”,于是唐玄宗将杨氏召入后宫之中 。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以为玄宗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名义,敕书杨氏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
天宝四年(745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 ,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玉环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快马加鞭;一颗荔枝鲜露欲滴;杨贵妃妖娆妩媚、莞尔而笑……这是一则宣传某荔枝饮料的广告。
当年杨贵妃想吃荔枝,自然是唐玄宗一句话的事,尽管路途遥远,困难重重,这都不在话下。况且,皇上的姨太太要吃几个荔枝,对出产荔枝的地方而言,简直是极大的信任。
只可惜苦了这运荔枝的人。
大文学家苏轼有一首《荔枝叹》,描述的就是当时杨贵妃吃荔枝的情景,诗中叹道:“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一次次跨山岗越河道快跑狂奔的接力赛,以致“惊尘溅血”,不少人把性命都搭了进去,最后荔枝传到宫中竟如新采摘的一般。用一句白话可概括苏老先生的诗意:杨贵妃往嘴里填进的那些荔枝,颗颗都浸着别人的汗、别人的血。
我们知道以前杨贵妃爱吃荔枝,曾经皇帝派人从四川给她派马疾驰加急把荔枝送到长安去给她吃。问题在于当年的运输条件不好,保鲜技术也不行,荔枝要是运到长安还哪能吃呢?这个荔枝怎么保鲜呢?古人要是不生在这几个地方,又该怎么吃长途跋涉而来的荔枝,或者平常,比如说现在一年四季都有地方产荔枝,但以前没有,那怎么办呢?我们看这里面有解决问题,首先蔡襄的《荔枝谱》,他就说,原来有个办法,什么办法呢?他说他家乡的人,常常选那种最鲜红的荔枝,然后在竹林里头找一棵很大的竹子,凿开一个洞把荔枝放到里头,然后再用竹铺上去,还裹些泥,封好它之后,竹子里面的气就会滋润它。
而这么一藏,这个荔枝就居然能够藏到明年的冬天。他后面还提到,原来除了这个方法之外,还有很多的像红盐之法,就是拿盐梅卤去泡扶桑花,泡成红浆之后,再把荔枝丢进去,这么晒干,然后就可以当蜜饯吃了。所以古人如果过了时候,或者地方不对要吃荔枝,往往就要吃那种蜜饯的荔枝,真惨!
杨贵妃吃的荔枝产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从杜甫的《解闷十二首》里写的清清楚楚的,合江荔枝的“戴绿”现在都获得同品种不同产区中第一的称号。合江离长安也就一千公里左右,而岭南到长安最少也得两千公里以上。
《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
《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杨贵妃吃荔枝的典故 杨贵妃吃荔枝的典故介绍
1、杨贵妃平生最喜食荔枝,但长安的气候不适合栽种荔枝,所以唐玄宗只能派人从遥远的岭南将新鲜的荔枝运输到京城。
2、岭南距杨贵妃居住的京城长安有千里之遥,当时运输不方便,为了能让杨贵妃吃上色香味俱全的鲜荔枝,只得派人将刚摘下的荔枝,快马加鞭地运输到京城。因此杨贵妃看到快马荡起的尘埃,就知道是荔枝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