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端水果 > 桂圆 > 正文

不知内湿、外湿,你喝的红豆薏仁汤再多也没效!

2024-07-19 07:17:00  来源:网络   热度:

作者|国家二级营养师傅蓉

天气热了,出汗多了,下一场雨更是湿热。

一说,夏季祛湿,十有八九都会提到红豆薏仁汤。尤其女孩子好多人都爱喝,也会经常喝。但是喝了一段时间后,有些人发现效果不大,该湿气重还是湿气重,于是上网搜,这一搜又发现好多说法。有说是红豆错了,应该是赤小豆;又有说不能放糖,放了糖就没效果了;还有说薏仁本身性寒,虚寒体质不宜长期服用……这么多说法到底听谁的?

所以,针对以上,我们一一拆解。


一、到底什么是“湿”?有啥特点?

1、湿,字面意思:沾了水或是含的水分多,与“干”相对。

2、我们常说的湿,是中医角度说的湿邪。

中医里有六邪之说:“风、寒、暑、湿、燥、火(热)”。其实与四季不同时令气候特点有关。比如春多风,夏多暑热,长夏(夏秋之间)多湿,秋多燥,冬多寒。这些都会引起人体的一些病症。我们最常听到的像感冒也分风寒,风热之类。

那么对于湿气来说,也有区分:

比如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难受,是因为南方湿气重,湿气+寒气,这是寒湿;

又比如夏天桑拿天,又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还不如烈日当空天气干爽更痛快,湿气+酷热,这是湿热。

3、“湿”的特点:

一般说湿气有重、浊、粘、滞、趋下的特性,大家可以想一下。

就像人刚从水里到岸上,是不是浑身衣服湿重走路费劲。又好比坑洼里积的水时间长了自然混浊。还有沼泽地湿地,是不是人陷入其中,会被困住,往下沉,这就是粘、滞、趋下。

湿气反映在体内也是这样:早晨起来感觉小腿肚子发酸、发沉,人特别疲劳,头发昏,懒得动,没精神,浑身不清爽…解大便总觉得排不尽,或者粘马桶冲不干净、不成型等等。

二、造成体内湿气的原因

湿,分外湿和内湿。

1、外湿:指来自外部环境等的水湿侵入人体。

比如长期呆在气候潮湿、雾气露水重的环境下;比如出汗侵湿衣服、涉水淋雨了不及时干燥,经常水中作业或居家潮湿等。

2、内湿:就是体内的水排不出去,积聚在身体里。

它可以因外湿入侵转为内湿,也可因饮食起居不当;情志多思虑,以及其它体质状况、疾病等原因引发。

无论内湿外湿,都是影响到一个脏腑功能失调造成的。这个脏腑就是脾。所以,我们常说祛湿必须要健脾。

三、脾与“湿”的关系

1、脾在中西医的区别

中西医都有脾的概念,但两者有本质不同。

西医:脾就是脾脏,是人体重要淋巴器官,有造血供血、滤血、藏血、免疫、清除衰老血细胞等作用,属于免疫系统。

中医:对脾的描述与现代解剖学结论相近,但因古人条件有限,没有把胰腺单独出来,也归到了脾,而且中医里的脾所指生理功能范围还包括了胃、口腔等消化系统。

2、脾与“湿”的关系

中医说:脾,主运化、统血,将水谷化为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皆赖脾来滋养。

其实这里的运化就是消化吸收输送的意思。水谷,则指的是饮食中的食物营养水分等。而化为精微,气血生化,滋养五脏六腑。就是食物等营养物质经过胃等消化系统消化吸收后,最后变成小分子的营养元素通过小肠入血,然后输送到全身。饮食是人出生之后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才能生成气血的物质基础。因此脾统血,也有免疫作用,所以脾为后天之本。

脾能运化水谷,具体分开又可指运化“谷”食物营养,运化“水”,水液(人体津液,不仅是水分),是指配合肺、肾、膀胱等,对水液进行吸收和转输,脾是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关键环节。

而五行角度,脾属于土,可以这样比喻,脾像种五谷的田地,运化水液就如同灌溉系统,如果脾健康消化吸收功能好,这个灌溉系统也正常运行。反之,如果脾虚这个灌溉系统就不能正常运行,那田地里的水就会积聚停滞形成内涝。庄稼受涝就要排水。所以体内积水就会产生湿气,要去湿则首要健脾,来增强脾运化水湿的能力。脾虚了,湿气会加重,湿气重又会导致脾虚,两者相互影响。

因此,说到湿气给人体的危害其实就是脾失调,造成的营养物质吸收运化出了问题(营养及水分代谢障碍)那么自然会引起许多疾病。比如关节炎、妇科炎症、肥胖及肥胖相关的各种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痛风、脂肪肝等等。

四、如何祛湿?

前面说了,想要祛湿就得健脾。而造成脾失调,形成湿气的来源有外湿和内湿。内湿里饮食调理也只是一部分,还有起居不当;情志多思虑,以及其它体质状况、疾病等原因引。所以只知红豆薏仁汤祛湿而不知有其他,肯定是有失偏颇的。一个人脾虚不会是单一的因素造成,每个人的体质也不同。不了解自己的体质不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只是一味的食疗,是无法彻底祛湿的,因为引起“湿”的根本没有彻底解除。

所以:

1、祛湿,首先防外湿。

保持室内干爽;天气晴好时应该及时开窗通风,让空气流通,带走室内湿气。如外界湿气重,建议使用空调、抽湿机等,使室内空气干爽,避免湿气滞留室内;别穿没有干透晒透的衣服、被子等;洗完澡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不要直接睡地板,湿气往下走,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避免淋雨,避免直接涉水。如果一定要经常在潮湿环境或水中作业注意防护外湿入侵。

2、祛湿,配合饮食调理。

脾失调,从营养学角度其实是营养代谢失衡。祛湿健脾的食疗方子,本身来说没有问题。但是也不能说这个方子有针对性就只盯着这一种食疗拼命吃。而人的胃口又是有限的,一种吃多了,其他的自然吃不下吃少了,就会出现别营养的失衡。

再者没有一种单一的食物是特效的。通俗来说,每种食物都有自己的适合和不适合。营养均衡的前提,讲究食物种类的多样性,食物营养的搭配互补。以及食物的烹饪方法影响消化吸收利用,还讲究一个适量。

所以,一定要在营养均衡的前提下来针对健脾祛湿。

3、除了正确食疗来健脾祛湿,还要避免生活中很多不良习惯损伤脾。

比如思虑劳神过度。

因为老想问题就容易茶饭不思不好好吃饭,或者吃饭时想问题,血液都供给大脑了,影响人体对消化器官的供血量,不利于充分消化吸收,很容易气滞腹胀而损伤脾。

比如熬夜吃夜宵。

这个时候很容易积食不易消化,使脾胃不和则卧不安。因为脾是运化水谷为气血生化的。脾受损就会影响向心脏供血。而心主神志当心血不足,就会导致失眠,睡不好。

比如爱吃凉的。

生冷食物、冰激凌冰食及偏凉性蔬果,会刺激脾胃,使消化吸收功能停滞,所以要少吃。

比如常喝酒

喝酒伤脾胃,脾失调则导致体内生湿气。

比如久坐运动少。

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而运动促进身体器官协调运作,出出汗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加速“排湿”。

五、红豆薏仁汤(粥)到底有没有用?

这里的红豆应该指赤小豆,别名赤豆,有行血补血、健脾去湿、利水消肿之效。

它的外形和红豆相似易混淆,吃前要分清楚。赤小豆呈细长形,颗粒比红豆小,红豆呈圆柱状,表面为暗棕红色。在熬煮时,赤小豆比较难煮烂,一般适合煮汤;而红豆久煮会粘稠,一般适合熬粥;在疗效上,赤小豆除湿的功效较强供药用调理,而红豆主要供食用。

不适用人群:尿多之人、阴虚而无湿热者、被蛇咬者百日内。

薏仁又名薏米、米仁。也是药食同源的食物。

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以及皮肤美容等作用。.它也较难煮熟,煮前需温水泡2-3小时,充分吸水再煮。薏仁要起作用比较缓慢,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不适用人群:脾虚无湿、大便燥结及孕妇等。

生薏米稍寒,不适合长期大量食用。最好,把薏米炒过后食用。平时也可轮换着其他健脾祛湿的食疗。比如茯苓粥、冬瓜粥等。

关于红豆薏仁汤(粥)里加了大米就不祛湿的说法:

在本草纲目里无论籼米(早稻去壳),粳米(晚稻去壳),这两种大米都有健脾祛湿的描述。相对来说籼米除湿更优,粳米健脾更优。所以大米本身没有湿气。但大米健脾祛湿的功效不明显的原因,一个是南方人长期食用有一定耐受性。说大米助湿,是因为薏米较硬难煮,需要较长时间熬煮,而如果放入大米会促使大米吸收过多水分,脾虚的人本来就运化水湿能力不强,所以反而导致助湿。

所以,建议红豆薏米汤(粥)的烹饪方法为高压锅蒸烂。

关于,红豆薏仁汤(粥)可不可以放糖或蜂蜜。

糖有白砂糖、红糖、冰糖等。助脾、补血、祛寒、破瘀入药多用红糖;清热、消炎、润肺多用白糖或冰糖。糖虽有和中助脾、保肝缓肝的作用,但糖吃多了,也会令脾胃胀闷、生痰、龋齿。

蜂蜜营养丰富,含有70%左右葡萄糖和果糖,安五脏,益气补中,止痛解毒等功效。但是痰湿内蕴、腹胀及大便不实者禁服。

这里的“痰”是中医里的概念。就是指人体津液的异常积留,脾胃运化失调。这种痰湿体质的人,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易患糖尿病、高血压等。

其实从调节口味的角度讲,增加甜味当然使口感更好。但不管什么糖还是蜂蜜。这些糖类都是能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吃多了,能量就过剩会造成肥胖。中医里说的肥甘厚味影响脾运化,其实对应的就是营养学上,油腻的、甜腻的、重口味的,多吃造成消化不良及胃肠功能紊乱,从而影响营养代谢。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如果成年人要让体质指数BMI控制在正常范围(18.5-25)并保持身体健康,那每天糖摄入量不宜超过20-30克(一块方糖约8克白砂糖)。包含所有食物中的含糖量,加工食品中烹饪中添加的。如果红豆薏仁汤要经常吃,就要估量好平时对糖的摄入量。

红豆薏仁汤(粥)中,还可根据自己的体质加入其他食材。比如芡实,即补脾也补肾。比如体质偏寒,可加温补的桂圆、大枣;失眠的加一些莲子、百合。-end-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参考出处:

《伤寒论》、《医学入门·脏腑》、《素问》、《中国植物志》、《本草经百种录》等。

感觉不错,赞哦! ()
下次努力,加油! ()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