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端水果 > 桂圆 > 正文

吃了很多品牌的面包蛋糕,吃来吃去还是我们中国的冻糕好吃!

2024-07-01 01:49:27  来源:网络   热度:

崇州汉代称蜀川,唐代称蜀州,自古为繁荣富庶之地,全国商品粮基地、瘦肉型猪基地,有蜀中之蜀、蜀门重镇、天府粮仓之称,境内山地、丘陵、平原兼有,地势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

王勃著名的诗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蜀州就是指今天的崇州,位于四川盆地的腹地,川西平原的核心,这里人杰地灵,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较短,冬夏偏长,雨量充沛,日照偏少,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十六度,适宜于农作物生长。

我这次到成都探亲,有亲戚倡导我们全家来次成都周边游,我也想深入四川的乡村了解一番四川农村饮食文化,就答应了他们的建议。我在翻阅文史资料时,无意中了解到成都市郊的崇州市,有宋代诗人陆游曾在那里生活了八年余的记载,并留下诗词四十余,现在有文献可考的有《化成院》:“翠围至化成,七里几千盘。肩舆掀泞淖,汉息行路难。绿坡忽入谷,蜿蜒苍龙蟠。孤塔插空起,双楠当夏寒。”《白塔院》:“冷翠千竿玉,浮岚万幅屏。凭栏避微雨,挈笠遇归僧。残日明楼角,屯云拥塔层。溪山属闲客,随意倚古藤。”崇州老百姓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陆游,在崇州市建了陆游祠,我于是决定去崇州。

我们首站来到崇州市陆游祠,祠内陈列陆游在四川的诗歌代表作书法作品、陆游手迹、川内行踪路线图等,祠内文物、史料丰富,被誉为中华陆游诗歌文化第一祠。出来以后,我们又去比邻的崇州文庙、罨画池。崇州文庙是四川省保存最完好的四座文庙之一,庙内陈列有关孔子及儒家文化的雕塑、绘画及相关文物,逐步形成西部孔子文化研究中心。

亲戚告诉我,崇州市辖十九个镇,六个乡,饮食文化与风景结合得很紧密,我们在他介绍之后,最后选择去了怀远、街子两个古镇。怀远古镇的小吃很闻名,有冻糕、叶儿粑、豆腐帘子三绝,已经享誉四川。

怀远镇坐落在岷江的怀抱中,有着别样的宁静和悠远,那古朴清悠的小镇有着飞遏的屋檐、精致的瓦当、沉重的门枋、袅袅的炊烟和沿街叫卖的小贩、原始的青石铺就的小巷,那些旧时社会风貌可以全部找到,生活节奏缓慢、悠闲,仿佛时间凝固在这里,凝固在老百姓满脸皱纹的额上。

我们到怀远古镇,亲戚就告诉我,怀远小吃有三绝,在当地以及成都都很出名,历史传承的怀远三绝是冻糕、叶耳粑、三大炮,后来由于三大炮的饮食习惯渐渐淡出了怀远人们的视线,豆腐帘子逐渐取代三大炮的地位,形成新的怀远三绝,即冻糕、叶耳粑、豆腐帘子。

妻子在四川生活过一段时间,对冻糕情有独钟,她建议我吃吃怀远的冻糕,了解冻糕文化。冻糕由川西民间的传统年食冻馍馍改进而来,原料为大米、糯米、生猪油、蔗糖、芝麻等,制作工艺传统独特,先将大米浸泡四至六小时,磨成米浆;把用开水烫煮过的糯米蒸熟,两者混合搅拌均匀,放缸内密封发酵,加生猪油、红糖等佐料,用玉米壳做包装盒,盛入其中,上蒸笼旺火蒸熟即食。

最早的冻馍馍比较有型,崇州老百姓把它做成枕头大小,人们称枕头糕。现在我们见到的馒头大小的冻糕是经过民国年间怀远镇厨师蒋仲渔细加工,把胚子改小,做成馒头大小,人称蒋三麻子冻糕,成色微黄、深黄,滋润绵软,富有弹性,松泡化渣,甜润清爽,油而不腻,香甜微酸。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对冻糕再次进行改良,冻糕的成色变得洁白,糕上缀了装饰物,有红色的饰线,中间嵌颗小樱桃,蒸出来的冻糕分为三层,有的冻糕中间还有夹心,松软微甜,透着米粉的清香,无比诱人。

我的饮食习惯,不喜欢吃成品菜肴的酸,特别是醋的酸味。怀远的冻糕,它的制作过程中,有一个必要环节,就是在缸内发酵,经过发酵的米浆,有甜中带酸的味道,我开始有些不习惯,当我吃到蒸热的冻糕之后,就没有这么强烈的感觉,酸味很淡。怀远人吃冻糕,他们喜欢在冻糕上加香油、芝麻等调味品,吃到嘴里除了甜还有香,那种酸味就没有那么浓,我也学着他们的方法,吃了一个,觉得确实不酸。有些农家,喜欢吃甜的,在冻糕上加红糖,蒸出来的颜色就是红褐色,非常诱人。有些农家,喜欢把冻糕做点花样,在冻糕面上撒上芝麻或者点几颗葡萄干,成为花冻糕。

随着近些年的发展,冻糕进行了原材料的改建、更新,采用银耳、桂圆、香蕉、柠檬汁、香瓜、酥梨、杨梅、核桃等为食材,开发出了银耳冻糕、桂圆冻糕、香蕉冻糕、柠檬汁冻糕、香瓜冻糕、酥梨冻糕、杨梅冻糕、核桃冻糕等。

吃着这些花样十足的冻糕,妻子开玩笑似的告诉我,当年陆游在崇州,他也吃着我们这样的美食,妻子一句话,让我想起古代诗人卜生专为冻糕写的诗:“文江名小食,航运旧京都。染黄如金锭,洁白似明珠。呼来盘中品,疑是塞上酥。问君何能而,技艺穷天厨。”

感觉不错,赞哦! ()
下次努力,加油! ()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