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病害图片及防治
一、草莓病害图片及防治
草莓病害防治方法是:蚜虫、蓟马、红蜘蛛、白粉病。
1.蚜虫
该虫害主要在草莓幼叶、花、心叶和叶背吸取汁液,受害叶片卷缩、扭曲变形,草莓生长受阻。
防治方法:
发生虫害后,可以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防治效果非常不错。
2.蓟马
该虫害主要危害草莓花蕊、花瓣、幼果,造成授粉不良,果实僵果或畸形,影响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
发生虫害后,可以使用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500倍液或240克/升螺虫乙酯悬浮剂15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效果很不错。
3.红蜘蛛
红蜘蛛主要刺吸草莓汁液,造成叶片落黄落叶,影响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
发生该虫害后,可以使用43%联苯肼酯悬浮剂进行喷雾防治,效果非常不错。
4.白粉病
该病主要危害草莓叶片和果实,叶片发病后,会形成菌丝层,叶片略向上卷,白色菌丝长成白色至灰白色粉状物,果实受害后,导致不能膨大。
防治方法:
发生病害后,可以使用25%粉唑醇悬浮剂或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进行兑水喷雾,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二、草莓白粉病如何防治?
专家解答
白粉病是草莓常见病害。保护地栽培由于温度与湿度适合发病要求,所以较露地栽培发病严重。白粉病属于真菌病害,病菌随病株、病叶等残存于土壤中越冬,病菌孢子主要靠空气传播。在15~25℃的条件下繁殖蔓延最快。高温、干燥环境不易发病。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害叶柄、花、花梗及果实。叶片被侵害初期发生大小不等的暗斑,不久叶背面产生薄霜似的白色粉状物,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片卷缩、枯黄。幼果受害,果面上覆盖白色粉状物,果实停止发育,失去商品价值。受害严重时整个植株死亡。
防治措施:
(1)减少病菌来源定植前清扫园地,烧毁腐烂枝叶,深翻晾晒土壤。
(2)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控制氮肥用量,防止茎叶生长过密。经常摘除老叶与枯叶,保证株间通风。
(3)改善湿度条件在棚室生产中要通过通风降低湿度,覆盖地膜防止水汽蒸发。露地栽培雨后及时排水。
(4)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施浓度为0.2~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每隔10天喷施一次;或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施叶片。防治白粉病也可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0%农抗401水剂200倍液,或50%硫黄悬浮剂250~300倍液,或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也可用沈阳农业大学研制的烟剂6号,每667米2350克进行熏烟。
提示板
白粉病主要通过预防来控制。定植前通过清园、晾晒土壤、土壤消毒等消除菌源。在栽植时用甲基托布津等药剂对秧苗消毒,提高秧苗的自身抗病能力。生长期在天气好的情况下棚室要进行通风,改变白粉病病菌的生存条件。膜下滴灌能有效地降低棚室湿度,对防治白粉病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草莓白粉病严重影响果实品质,三招预防!更多农业知识,可微信搜“蜜蜂TV农业知识短视频”小程序观看。
您好!白粉病的防治:一个是注意棚室内的湿度,高湿或通透性差易得白粉病。再就是及时清除病残。清除时带个食品袋,将病叶、病果采下来及时装入带内。此外就是使用药剂防治。关键是要注意病菌抗药性的问题。即用药时用复配剂。例如:在使用氟硅唑防治时,加上百菌清或代森锰锌,有利于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三、草莓黑霉病有什么为害症状?怎样防治?
草莓黑霉病在草莓产区为常见病害,分布在吉林、陕西、四川、河北、河南等地。草莓黑霉病主要为害果实 ,特别是草莓采收后如不及时处理会被侵染而大量腐烂,贮藏期尤为严重。
(1)为害症状 草莓黑霉病主要为害接近成熟的果实,采收后的果实如不及时处理包装更容易被浸染,造成果实大量腐烂。初发病时果面呈淡褐色水浸状病斑,继而迅速软化腐烂,长出灰色棉状物,上生颗粒状黑霉,即菌丝体和子实体。
(2)病源及发病规律 致病菌属藻状菌纲,毛霉属,毛霉科真菌。在土壤和病组织中越冬,借风雨传播,在果实成熟期浸染发病,特别在草莓果实采收后如不及时处理常会被害。只要一处侵染出现病斑,便会很快全果腐烂,果实之间可相互传染。如采收后发病,容易造成大量腐烂,造成严重损失。
(3)防治方法 ①禁止草莓连作,如需连作,土壤必须进行太阳能消毒。②培育健壮秧苗,栽后加强土肥水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及时摘除老叶和病果。③药剂防治。采收前连续喷布200~240倍的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农抗120或武夷菌素水剂200倍液,或27%高脂膜乳剂80~100倍液,重点喷布果实。
草莓黑霉病在草莓产区为常见病害,分布在吉林、陕西、四川、河北、河南等地。草莓黑霉病主要为害果实,特别是草莓采收后如不及时处理会被侵染而大量腐烂,贮藏期尤为严重。
(1)为害症状草莓黑莓病主要为害接近成熟的果实,采收后的果实如不及时处理包装更容易被侵染,造成果实大量腐烂。初发病时果面呈淡褐色水浸状病斑,继而迅速软化腐烂,长出灰色棉状物,上生颗粒状黑霉,即菌丝体和子实体。
(2)病原及发病规律致病菌属藻状菌纲,毛霉科,毛霉属真菌。在土壤和病组织中越冬,借风雨传播,在果实成熟期侵染发病,特别在草莓果实采收后如不及时处理常会被害。只要一处侵染出现病斑,便会很快全果腐烂,果实之间可相互传染。如采收后发病,容易造成大量腐烂,造成严重损失。
(3)防治方法①禁止草莓连作,如需连作,土壤必须进行太阳能消毒。②培育健壮秧苗,栽后加强土肥水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及时摘除老叶和病果。③药剂防治。采收前连续喷布200~240倍的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农抗120或武夷菌素水剂200倍液,或27%高脂膜乳剂80~100倍液,重点喷布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