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寿水果 > 人参果 > 正文

水稻需肥量和需肥规律是什么?

2024-04-04 09:37:12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水稻需肥量和需肥规律是什么?

据分析测定,每生产100公斤稻谷需从土壤中吸收氮1.7-2.0公斤,平均1.85公斤;五氧化二磷0.7-1.0公斤,平均0.85公斤;氧化钾1.6-2.6公斤,平均2.1公斤。

因为栽培地区、品种类型、土壤特性、施肥和产量不同,对氮、磷、钾的吸收数量有所不同,制订施肥计划时,必须根据当地条件、品种特性考虑。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有三个需肥的重要时期:返青期、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

水稻分蘖期以前,由于苗小同化面积较小,干物质积累不多,因而吸收养分也较少。

这时期吸收的氮占一生总吸收量的三分之一;磷占六分之一;钾占五分之一左右。

分蘖至抽穗期是养分吸收最多的时期,这时期吸收的养分占一生总吸收量的一半以上。

抽穗以后到成熟阶段,吸收的氮占总吸收量的六分之一;磷占三分之一;钾占四分之一。

各生育期吸收养分具体数量,同样受品种特性、栽培条件和肥料供应能力影响。

营养生长期间吸氮量占总吸氮量的44.5%,生殖生长期间吸氮量占总吸氮量的51-56%,根据这些特点,一季水稻的施肥,应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特别着重追肥,其中以穗肥为重点。

因此施肥应该注重施基肥、面肥、蘖肥和穗肥。

施肥上应施足基肥,并注意早追肥。

施肥时应根据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地去考虑,切不可生搬硬套。

二、南瓜需肥比例?

长期以来,我国菜农一直沿用的是经验性施肥,缺乏足够的科学指导,在肥料种类上习惯于施用有机肥料和氮素化肥,而较少施用钾肥、磷肥和微量元素肥料。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施肥结构有所改变,但仍存在偏施氮肥,肥料养分失衡的现象。要做到科学施肥,必须掌握南瓜的需肥特点和需肥规律。

南瓜的需肥特点是:南瓜枝叶繁茂、根系发达、生长期长、结瓜多、需肥量多,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量以钾和氮最多,其次为钙,镁和磷的吸收量较少。据研究,生产1千克产品需吸收速效氮4.1千克、五氧化二磷2.3千克、氧化钾5.5千克,其比例为1∶0.6∶1.3,还需钙、镁、硫、锌、铁、铜等微量元素。

南瓜的需肥规律是:生长时期不同,南瓜对养分的吸收量也不同。幼苗期生长量小,需肥量也少,进入果实膨大期对氮的吸收量急剧增加,钾和氮的吸收规律基本一致,而磷的吸收量增加较少。据日本宫崎的农业试验研究,南瓜从定植到拉秧的137天中,前1/3的时间对氮、磷、钾、钙、镁的吸收量增加缓慢,中间1/3的时间增加迅速,在最后1/3时间内增长最为显著。另外在不同生长时期需肥种类不同,幼苗期和茎叶生长期需生长健壮,避免徒长,需氮、磷和钾均衡供应,如果过多的氮肥往往造成徒长,反而延迟开花;进入结瓜期,是典型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阶段,养分争夺比较突出,氮、磷和钾的供应必须充足、又要均衡,才能保证二者的正常生长。

了解了南瓜的需肥特点和需肥规律后,南瓜施肥要遵循平衡施肥原则:即做到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大量元素之间(氮、磷、钾)养分供应要平衡、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之间供应要平衡。

三、萝卜需肥俗语?

“三追不如一底”,说的是施足底肥的重要

四、土豆需肥特点?

土豆属高产喜钾作物,生育期需氮、磷、钾肥比例为N:P2O5∶K20=2:1:4,即土豆对钾肥的需要是氮肥2倍。除氮、磷、钾外,钙、硼、铜、镁等微量元素也是土豆生长发育所必需,尤其是对钙元素的需要相当于钾的1/4。

土豆的各个生育时期,所需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从发芽到幼苗期,由于块茎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所以吸收养分较少,约占全生育期的25%左右。

块茎形成期到块茎膨大期,由于茎叶大量生长和块茎的迅速形成和膨大,所以吸收养分最多,约占全生育期的50%以上。

淀粉积累期吸收养分减少,约占全生育期的25%左右。各生育期吸收氮、磷、钾的情况是苗期需氮较多,中期需钾较多,整个生长期需磷较少。

结合土豆地上部、地下部生长特点和需肥特性,土豆施肥技术,应遵循以施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为主、适当追肥的原则。

1、重施基肥:基肥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2/3以上,基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增施一定量化肥。

具体施肥量为:在每亩产1500千克左右的地块,施有机肥1500~2500千克,尿素20千克,普钙20~30千克,钾肥10~12千克,将化肥施于离薯块2~3厘米处,避免与种薯直接接触,施肥后覆土,也可将化肥与有机肥混合施用,可提高化肥利用率。

2、及早追肥:幼苗期(齐苗后)追施氮肥,结合中耕培土亩用尿素5~8千克兑水浇施。土豆开花后,一般不进行根际追肥,特别是不能在根际追施氮肥,否则施肥不当造成茎叶徒长,阻碍块茎的形成、延迟发育,易产生小薯和畸形薯,干物质含量降低,易感晚疫病和疮痂病。土豆开花后,主要以叶面喷施方式追施磷钾肥,每隔8~15天叶面喷施0.3%~9.5%磷酸二氢钾溶液50千克/亩,连续2~3次,若出现缺氮现象,可增加100~150克尿素喷施。通过根外追肥可明显提高块茎的产量,增进块茎的品质和耐贮性。

五、蟠桃需肥规律?

蟠桃不耐寒,养护温度要保证在二十度以上;

浇水:露地的植株一般不需要人为浇水,盆栽植株需要隔天浇水一次,不能让土壤完全干掉;

施肥:除了需要施加底肥以外,生长期的时候还需要追肥两到三次;

光照:每天的光照时间要保证在六个小时以上。

六、油菜的需肥量及需肥规律是什么?

油菜每生产100公斤菜籽需要吸收氮8.8-11.3公斤、五氧化二磷3.0-3.9公斤、氧化钾8.5-10.1公斤,氮、磷、钾的比例为1:0.3:1。品种不同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也不相同,甘蓝型油菜比白菜型油菜需肥量多。油菜在整个生育过程中,吸收养分的比例,氮多于钾,钾多于磷。

油菜苗期对氮、磷非常敏感,氮、磷有利于基部叶片和根系的生长。中期以氮、磷、钾并重,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

后期磷肥有利于籽粒充实和油分积累,钾能提高油菜抗逆能力,对增进成熟具有明显作用。 (来源: 《农家致富》2007.11期)

七、人参果施什么肥变硬?

人参果主要生长在干旱寒凉地区,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人参果能够自然丰产,高产,且品质良好。但是如果推广栽培在其他地区,人参果要想长的好,就离不开肥当家。在种植时什么时候施肥,施什么肥,施多少量,要根据不同环境气候,如何进行。

一、施肥要求

人参果需肥量多,吸收能力强,所以基肥一般要重施,使用温和的家畜粪肥,比如猪粪牛粪等或者是麦麸沤制的肥料。施肥要与土壤搅拌均匀,避免伤根,施肥位置要在深度15厘米左右人参果根系分布的深度。施肥要全园施肥,分布均匀。在植株生长期间按时期追肥,满足营养,施肥要搭配磷钾肥,还要补充容易缺乏的微量元素。土壤板结土地要施营养肥中耕改善结构。

二、施肥方法

1.底肥

在选好种植地之后,必然要先整地,翻地碎土后就可以全园施入大概一亩2000斤的腐熟农家肥,均匀施入,跟土壤混合后再覆盖6厘米左右的表土。肥料有限时也可以条施,集中施肥,既能做到供肥充足,还可以节省人力。

2.追肥

按照生长时期不同来分阶段追肥,追肥要考虑到发育进程、生长状况。首先是在植株快速生长前期,大约30厘米时追肥一次,主要施氮肥和农家肥,是树体抽发枝叶,健壮起来。然后要在开花前观察生长,如果生长较好,避免开太多的花而难以坐果可以施一点速效钾肥壮茎干。坐果后就要及时的追施大量的肥料,主要是农家肥,可以在整个结果期持续供肥,大概用量在一亩500斤左右。采收后,应该及时补充树体营养,增家活力。可以使用见效快的化肥。

3.根外追肥

人参果喜硼,开花成穗时可以一亩追施2~2.5kg的硼镁肥,施肥在浅表层3厘米范围有利于吸收利用。盛果期为了让果实转色,增加营养可以再追施同等量的硼镁肥。

种植人参果要想果实好,还是要肥好,然后才是其他的管理措施来协调。生长需要培育,需要营养,只要营养跟得上,生长发育就跟得上。现在大家看了上面所讲诉的内容,相信一定知道关于施肥到底应该怎么做了。

八、红小豆需肥规律?

小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每生产100千克小豆子粒,需要氮 3. 42千克、五氧化二磷0.85千克、氧化钾2. 28千克。苗期磷素 的吸收量占一生的0.004%,初花期占13. 8%,结荚期占 50.7%,成熟期占35.5%;氮素的2.2%来源于肥料,24.5%来 源于土壤。

九、大豆的需肥比例?

在大豆种植时施足基肥时极为重要的,基肥是用于幼苗生长,幼苗生长需要养分,但根系较弱,还未生长,不能从土壤中吸取生长所需,所以基肥能使幼苗快速壮大,提高抗病力。基肥要占总肥50%-60%左右,基肥建议施用复合肥和有机肥,一般每亩食用复合肥30kg左右,而腐熟的有机肥在2000kg左右。

十、黄秋葵需肥特点?

黄秋葵如何施肥

黄秋葵较耐旱、耐湿,在生长期间要求较高的空气和土壤湿度,尤其是开花结果期需要充足的水分。黄秋葵生长采收期长,整个生育期约100天,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适当追肥。

1、次追肥在出苗后进行,每亩施尿素90~120千克。

黄秋葵如何施肥

2、第二次施提苗肥,定苗或定植后开沟撤施,每公顷施复合肥225~300千克。开花结果期重施一次肥,人粪稀30000~45000千克,或氮磷钾复合肥300~450千克。生长中后期,酌情多次少量追肥,防止植株早衰。

3、开花结果期施1次重肥,施复合肥25~30公斤。进入采果期后,根据长势,酌情多次少施追肥,防止倒伏或早衰。

黄秋葵如何施肥

4、夏季正值黄秋葵收获盛期,需水量大,地表温度高,应在早上9点以前或下午日落后进行浇水,避免高温下浇水伤根。雨季注意排水,防止死苗。

以上就是黄秋葵的施肥方法,相信大家也一定能掌握黄秋葵如何施肥

感觉不错,赞哦! ()
下次努力,加油! ()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