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周边周末游哪里比较好玩
滨州周边周末游哪里比较好玩
滨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滨州的景点主要分为三种,第一是各种历史遗迹,如古代著名军事家中国武圣孙武的故里,汉孝子董永的故乡,中国“孝”文化的发源地,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出生地;第二种是青山绿水等大自然的风光;第三种是属于与当地特产结合开发的采摘农家乐。
(一)历史遗迹
孙子兵法城
地址:滨州市惠民县城西北1公里
门票价格:50元
提示:游览所需大概时间约1.5小时;
孙子兵法城是孙子故里人民为了纪念伟大的军事家孙武,充分挖掘弘扬孙子文化而修建的秦汉式大型园林建筑群,被誉为“华夏兵学第一圣殿”。 武圣府的建设以《孙子兵法》十三篇为核心内容,内有序殿、计殿、作战殿、谋攻殿、形殿等共计15座大殿,以及《三十六计》厢房202间。与此同时,景区结合自身特点,围绕《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开设了真人CS、攀岩、云梯、断桥、打靶、射箭及城际定向(十关)等近20个参与性项目。
信阳城遗址
一段夯迹斑斑的城垣残迹矗立在田野之中。由于日久年深,垒壁之上已满是孔洞,垒顶和崖壁上长满野草、酸枣树。残墙断垣脚下,有山东省人民政府设立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信阳故城址石碑。听当地人介绍,这座高垒正是筑于战国后期至西汉初期的信阳古城遗迹,当地人称为“汉垒”。相传,大将韩信征伐齐地,选在此处屯兵,并仿照士兵军靴的样式筑造了一座城池,建城之时,因是韩信屯兵建城,且此城居于信水之阳,故而命名为“信阳城”。
魏氏庄园
魏氏庄园是我国唯一现存的城堡式庄园,是中国古代北方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魏氏庄园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城堡式民居。多少年以后,来此游览的后人感受最深的是它的所谓防御功能:城堡内有50余间粮仓,可贮备大量粮油,地下埋有大量煤炭,有两眼砖砌水井,遇到战争或灾荒,即使经年不开城门也有足够的生活保障;整幢庄园基础被掘来之土垫高了一丈,使树德堂成了平原上的一座高台,据说为防黄河水患。
杨家古窑址
遗址上采集的大部分标本是盔形器、滤器、灰陶簋口沿、灰陶豆等,皆为盐业生产所用,少部分为生活用具,同时还出土了青铜剑、贝币等重要的文物。该遗址最南延伸到沾化县城,南北8公里,东西3公里,面积约2400万平方米。杨家古窑址不仅是滨州市和整个黄河三角洲地区目前发现最大的、保存最完整和最有价值的商周盐业遗址群。
范公祠
门票价格:10元,对70岁以上老人、身高1.2米以下小孩、残军人免票;对60-70岁的老人半票优惠。
提示:游览所需大概时间约1.5小时;
范公祠位于邹平县长山镇孝妇河南岸的范公村。范公祠是为了纪念宋朝的一代名相范仲淹而修建的,这是范仲淹的享堂,是全国第一个范仲淹纪念祠堂,范公祠初建于宋治平二年,沿袭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即小巧玲珑,又不失雍容大度。整个范公祠由范文正公祠、菜根茎舍、忧乐亭、烟雨亭、碑廊、后花园等建筑组成。
杜受田故居
地址:滨州市滨城区滨北镇南街村(门票);
门票价格:30元;
杜受田是清朝咸丰皇帝的老师,曾任左都御史、上书房总师傅,工部、刑部、吏部尚书。杜氏家族在明清600多年间长盛不衰,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常俗,国内罕见。杜受田故居是杜受田的父辈们和众多的叔兄弟们的房产,大院占地约25亩,有28个院落,208间房屋。建筑风格简单、朴实,是典型的明清鲁北建筑特色。
(二)自然山水
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
门票价格:30元;游览所需大概时间:约1.5小时;
公园内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高达97%,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被誉为“鲁中生态明珠”。主要景观有英雄石、碧血潭、九瀑涧、九潭溪、水帘洞(门票)、鹤鸣谷、鹤翔岭、百鸟园、野葡萄沟(门票)、槐花谷、长生院等。其中 这里还新建了集宗教祭祀、养生健康于一体的道观——长生院,使以风景著称的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增添了新的文化元素。长生院供奉的主要是古代养生的鼻祖彭祖和老寿星。
碣石山(门票)
门票价格:20元;
优惠:在休闲汇期间,持有军官证,记者证,老年证,残疾人证者免票,团队10人及以上人员免票1张,20 人及以上人员8折优惠。
碣石山为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碣石山形成于73万年前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是山东省内少有的第四纪火山中最为年轻的一座,被誉为“京南第一山”;位于黄河故道入海口,又被称为黄河故道的“古化石”。
(三)采摘的农家乐
地址:滨州市沾化县下洼镇;
门票价格:30元;
沾化冬枣生态旅游区是以“品尝沾化冬枣,体验农家风情,享受自然休闲”为主题,以冬枣采摘园景点为主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型旅游景区。 分为静湖娱乐区、休闲娱乐区和新农村游览区三大功能区, “茫茫枣园连天碧,串串琼珠接地红”。游客置身于其中,可尽情体验“人在树中游,树在身边绕”的果园之风;可亲手采摘正宗沾化冬枣,体验丰收喜悦;可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品尝枣花蜜、枣芽茶。
陕北风俗民情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陕北枣乡,有许多与枣相关的风俗。<左传>"女贽不过榛栗枣脩,以告虔也",说明很早以前,红枣就是馈赠亲友的珍贵礼品,这种习俗流传至今.
1、猪头祭枣树
民间风俗。除夕时,陕北枣乡不祭天地,不祭人神,祭的是枣树。祭时把猪头放在供桌上,男孩掌刀,女孩捧碗;男孩大树干上砍一刀,女孩子便在刀口浇上一匙猪头汤。边确边浇边回答:“今年枣树好不好?”“好!”“结不结?”“结!”“结好多?”“结的数不清。”要是孩子发笑,跟在一旁父母就会惊吓变色,双双对树跪下,连连叩三个响头,严肃地向枣树陪罪,这样就不误枣子收成。
2、吃枣的 各种 方法:早晨起来摘鲜枣吃,名为“露水枣”,又凉又脆。摘下鲜枣拌烧酒,放在缩口坛子里,用荷叶密封,春节开坛取枣待客,叫做“醉枣”。折下带果枣枝,挂在屋檐下晾干的“檐枣”。搁在炕席底下压扁烙干的是“炕枣”。剥核糖浸的是“蜜枣”。风味各不相同。
过年用枣做面食,年糕、丝糕、花狸虎、豆包,总称“四大年吃”。五月端午用玉谷、粘米加枣做“粘饭”,做“刀切糕”,做粽子。此外还有枣窝头、枣饼子。
用小枣酿制的老烧酒,俗名“枣木杠子”,后劲大,酒性烈,最具枣乡人的精神。
近几年,每年枣熟季节都举行“红枣节”,中外游客不远万里前来领略枣乡风情。
3、在陕北,还有一种别致有趣的求子习俗。女子婚后不孕,家里人就在八月十五这天到别人家“偷”枣子或核桃,或是在正月到多子多孙的人家“偷”灯、“偷”面狗、面鞋,被偷的人不但不责怪,佯装没见,而且内心祈祷着他们如愿以偿,枣(谐“早”)得贵子。陕北以产枣驰名远近,每到秋季,山山岭岭,沟沟壑壑的枣树上挂满了鲜红的枣子,这里的枣子个大、肉厚、核小、色浓、味甜。民间把祈求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民俗心理寄寓在特有的物产上,赋予枣子以深厚的民俗意蕴,祈求早得贵子。
